除了在水利方面,在历法方面郭守敬也是成绩斐然。元世祖忽必烈从巩固其封建统治出发,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重视发展农牧业生产。至元十三年1276年,这也就必须决定改革历法,于是他派王恂主持这项工作,同时,郭守敬首先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的革新主张。他认为只有打破陈规,根据天象观察、实验,才能定出比较准确的历法。
于是,郭守敬就在宋代原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并在实践重新设计,在3年的时间里,改制和重新创造了10多种天仪器。其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合并归,用来观察天空的日、月、星宿的运动,改进后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高表与景符是组测量日影的仪器,是郭守敬的创新,把过去的尺改为四丈高表,表上架设横梁,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时,即当地日时刻,用这种仪器测得的是日心之影,较前测得的日边之影精密得多,这是个很大的改进。
郭守敬还根据“四海测验”的结果,并参考了1000多年的天资料,70多种历法,互相印证对比,排除了子午线日月五星和人间吉凶相连的迷信彩,按照日月五星在太空运行的自然规律,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制成了新历法——《授时历》。
《授时历》推算出的个回归年为3652425日,即365天5时49分20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俗称的阳历的周期样,但《格里高利历》是1582年明万历十年开始使用,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300多年,可见郭守敬所编《授时历》的伟大性。
郭守敬生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直到年近七旬之时,还担负着兴建铁幡竿水渠工程的重任,并亲自勘测了这地区的全部水地质情况,制定了工程方案。可惜,当时主管这项工程的官员缺乏远见,把郭守敬所定的河道宽度减少了三分之。结果,到雨季,山洪直涌河道,由于河道狭窄,大水外溢,两岸顿时变成片汪洋,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连元成宗的行宫也险些被冲毁。这位皇帝不由跌足叹道:“可惜当初没听郭太史的话!”
为了肯定郭守敬对人类的贡献,国际天学会将美国在月球上发现的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山”。1977年,经国际小行星研究会批准国科学院紫金山天台把他在1964年发现的编号为201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历史应该记住这位“学究天人”给我们现代人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的名字就是郭守敬。
第三章“衣被天下”黄道婆
在民间传诵着这样首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里所说得黄婆婆就是闻名古今外的著名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国著名的蓝印花布,就是出自黄道婆之手。正是因为有了她,海南先进的纺织技术才被带到了江南,才推动了江南地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棉纺织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才会有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普及、提高和发展。
黄道婆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给人家当童养媳,而偏偏又遇上刻薄的婆婆、蛮横的丈夫。天,由于劳累过度,她织布时速度慢了些,公婆、丈夫以此为借口,将她毒打顿,锁在柴房里不给她饭吃,不让她睡觉。黄道婆处诉苦,便横下条心,在房顶掏了个洞,逃上了停靠在黄浦江上的艘帆船,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道路。
黎族的纺织技术是很有名的。赵汝适《诸蕃志》说黎族“妇人不事蚕桑,惟织吉贝花被、缦布、黎幕”。方勺《泊宅编》记载:“闽广带纺绩……摘取出壳,以铁杖捍尽黑子,徐以小弓,令纷起,然后纺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