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担当主力的是第六十五集团军。
因为装甲部队在山区内的活动受到限制,所以罗耀武让第六十五集团军把剩下的全部主战装备都移交给了第三十九集团军,并且用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个步兵师替换下了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装甲师,使第六十五集团军成为了支纯步兵部队。
问题是,即便在山区里面,步兵的突击能力都非常有限。
增强步兵突击能力的法子只有个,那就是增加兵力。为此,罗耀武将两个新编集团军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并且采用加二的方式,为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所有基层部队都增加了倍多的兵力。
这样来,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实际战斗编制将近十万人!
因为正规军缺乏分散作战的经验,而且也不太熟悉纯步兵的战斗方式,所以罗耀武还将召回来的游击队编入了第六十五集团军,为每个步兵连都配备了支游击小分队,并且安排了以当地人为主的向导。
加上另外投入的三个新编集团军,五个游击区的游击队,个民兵纵队,当时部署在山区里的兵力将近三十万。
毫疑问,这是支规模庞大的作战力量。
只不过,罗耀武并不打算集使用这支兵力。
原因很简单,**队没有制空权,也没有火力优势,甚至没有基本的装甲保护,步兵集活动,只能成为美日联军空力量与远程炮兵的靶子。虽然罗耀武并不怀疑官兵们英勇奋战的斗志,但是伤亡过大,定使得反击行动失去意义。
为此,罗耀武决定打次“百团大战”。
包括第六十五集团军在内,所有参与了反击行动的作战部队都以营团为单位,每支突击力量的兵力均不超过两千人,分散成上百支突击部队,分布在美日联军整条后勤补给线附近,并且同时发起进攻。
可以说,这也是打击美日联军后勤补给线最有效的法子。
虽然帕特里奇早就预见到,**队会袭击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线,也为此准备了支兵力可观的救火队伍,但是第四步兵师就万多人,加上几个国民警卫队师,也就只有几万人而已。
毫疑问,这点兵力,绝对不可能同时应付上百场袭击。
事实上,美日联军的指挥系统也不可能同时应付上百场战斗。
对罗耀武来说,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只需要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进攻开始的命令,战斗结束之后,各作战部队都将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撤出战斗,不用他操心。至于作战过程遇到的麻烦,罗耀武更不用考虑,因为这是前线指挥官的事情。
对罗耀武来说,最需要关注的,就是选择最佳时机。
十三日上午,第二骑兵师杀入承德市。
虽然此时第二骑兵师的主力还在城外,而且第四步兵师还没有完成防御部署,但是罗耀武并没下达进攻命令。
原因很简单,第四步兵师的到来,表明帕特里奇已经认识到了后勤补给线上的漏洞。
如果在第二骑兵师全面投入承德战役之前发起进攻,美日联军很有可能暂时放弃攻打承德的作战行动,用两个、甚至三个主力师守卫后勤补给线。毫疑问,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美日联军后勤补给线的进攻行动定事倍功半。
只有在第二骑兵师全部投入战斗,法从承德抽身之后,才能发起进攻。
当然,罗耀武也知道,这个时候,第四步兵师肯定完成了防御部署。只是比起对付第二骑兵师来说,罗耀武更愿意面对第四步兵师。
不是说第四步兵师好对付,而是这支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