绾绾(武林外史同人) 59 一箭三雕(1/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两日更两千字,也就是一日一千——糖一定可以做到的!所以,糖大无畏滴更了。

你们,把手里的分都给我砸过来..这世间有些事,是你想忘记,却偏偏依旧记得清清楚楚的。越是不好的回忆,就越清楚,每每连极微小的细节都是历历在目。

徐若愚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昔日神采飞扬的玉面瑶琴神剑手,实在已被内心的痛苦与自责,折磨得几欲发狂。

徐若愚在江湖中人眼中看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既有玉面瑶琴之称,证明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个美男子。他常常穿着飘逸的长衫,为自己的长剑配上式样华丽的剑鞘,即便那剑鞘多么累赘--这样一个人,总是要下意识地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一些,下意识地隐藏着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正如他的剑--他的剑虽使得好,但与人对敌之时,总是下意识地舍去那些难看的变招,独独留下那些看起来飘逸潇洒的招数。

说到底,徐若愚本性并不坏,否则也不会于鬼窟中良心发现,解开绾绾手上的绳索。

那一日出了鬼窟后,徐若愚只觉得蒙受了奇耻大辱。他替绾绾解开绳子的时候,内心的确是起了些绮念的。但没等他将这绮念付诸于行动,就有人闯了进来,将他原本晕浆浆的脑子惊得清醒了。他心里着实是有些恼怒,又有些慌乱的--其实只要绾绾出声解释,他原也不需要背上什么罪名。但这个人,他的心态实在是让人觉得难解--他瞧见对面海弄尘脸上的怒意,只觉得那怒意里,充满了对他的鄙夷、唾弃和不屑。他慌乱了,他觉得他内心的某些秘密被人撞破。

于是向来表现得有些懦弱的徐若愚,为了挽回他的自尊,脑子一热,居然又想到了跟金不换联手。他之所以将剑架在绾绾脖子上,为的也是这个。可惜,金不换却丝毫不觉得他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可言。因此,徐若愚被金不换偷袭打晕了,待他醒来的时候,已被沈浪一行人带出了鬼窟的外面。

他明明就站在那里,然而绾绾却未曾看他一眼,而是只看着其余的人。

微笑着的、智计过人的沈浪,海家的二公子。

徐若愚忽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小丑。

徐若愚惯于用自负来掩饰自己的自卑。这时他的劣根性,才算是完全地显露出来。只需在绵延千里的堤坝上打开一个小口,那么洪水的爆发,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徐若愚的心智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弱点也被有心人牢牢地抓住了。

或许这世上是有一见钟情的,比如徐若愚在英雄宴上初见绾绾的那一刻--又或者,这个徐若愚只是一时为美色所迷罢了。这世间的缘分就是如此奇妙,你就是问他自己,他也很难告诉你,究竟为什么他会对绾绾如此执着。

也是因为如此,他铸下了无可挽回的大错。

徐若愚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金不换逃出鬼窟后,自然并未死心,而是跟着仁义三老,一路追到了洛阳。他借口知道快活王手下财使的下落,日日跟着仁义山庄的人马混吃混喝,众人都颇有微辞。这金无望素来行事招摇,私下里干的都是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身上的银子自然是来路不正的,偏生他又小气得很,若有他占不到的便宜,那便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冷二、冷三两兄弟,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自然对金不换平素里那些小人行径极为不齿,几次三番想将那金不换一脚踹走,却被齐智拦住了。齐智虽是个聪明人,但受了不少仁义礼智信的熏陶,骨子里有些迂气,自然不好拉下面子赶他走。

金不换成日价被仁义山庄的人养着,自然不愁吃喝。但俗话说得好,保暖思□□,到得洛阳,他那龌龊的脑袋里,首先想的就是去那洛阳最奢靡的勾栏院里探他一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