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觉迟将碗洗刷干净之后,便进了自己的小卧室,坐在书桌前开始构思萧氏留给他的作业了。萧氏在他四岁时带他来到了青溪村,之前住的都是大宅子,他一直记得家里有好多漂亮的婢女和干净的小厮伺候着娘和自己,不过有一天,娘说,要带着他自立门户,不能一直住在外公家,给外公添麻烦。然后他们就走啊走,走啊走,才甩掉了后面跟踪的人。娘说,那些人一定不会想到他们会在偏远的小山村里生活,因为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偏要反其道而行,就在这附近的小山村落了脚,这一待便是七年。
娘怕他一个孩子离开熟悉的大宅子,离开家里的玩伴会很孤单,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其实四岁的孩子记忆已经很遥远,连同外公外婆是什么模样都已经遗忘了,只知道是京城里的大官,而娘这些年却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不仅是生了他的母亲,还是教他的先生。十岁前,每天上午很严肃地教他课本上的知识;下午便换衣服带他出去体验生活,在树林里认识草虫花木,飞禽走兽,或是走山路捷径到镇上看看世俗人情,然后就着所见所闻点点滴滴教育着他;晚上回来则是教他画画,这是娘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儿,她有着外公都惊叹的丹青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她的爱好。
十岁后,娘就几乎完全放手,除了晚上一如既往地教自己作画之外,白天只是经常布置一些文章策论让自己动笔,写完她看过后会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其余时间则是任凭自己安排,出去走动或是在屋子看书习字都随意。刚开始的时候,萧觉迟觉得自己很轻松,书都不想碰,经常走山路去镇上玩耍,可是没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生活很空虚。看着娘常常靠在躺椅上拿本书看得入迷,去山里散步后笑意盈盈,便觉得好像这样的生活才内心充实,也就学着娘的生活方式过着每天的生活。知道后来救了小夏,自家生活好像有了一些改变。娘和董家交好,不仅因为董家人好,还因为他们都已经适应了身份的转变,娘在收到一只信鸽送来的密信后,她的心里终于放下来一些东西。
十二岁的少年没有失去少年人的生气,却又多了几分稳重淡然,这和萧氏的刻意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知道自己的出生给家里人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娘。青溪村的人都以为娘是寡妇,只有他知道自己的母亲根本就没有嫁过人。他不过是高门大户耻辱般的存在,可是娘却没有为了名声扼杀他的存在,从而失去了一段好姻缘,也失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看着门外正在交谈的大人和小孩,萧觉迟挑了挑眉,并没有下笔写字,而是开始勾勒起了画来。娘说,她并没有失去什么,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遵循内心的选择罢了,没有对与错,只有安心与否。看着门外笑的舒畅的母亲,他好像懂了些什么。
董夏将自己的办法和萧姨说了说,萧姨则是含笑点头,完全没有将自己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
“你说的分成,我是赞同的,不过我家只是提供一些野猪肉和蔬菜,怎么能够拿五成,把你萧姨当成什么人了,我和你萧大哥又不是真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只能靠着分成存活啦?你可不能给那么多,这样我们慢慢就有了惰性,有了惰性,就会生贪欲,生了贪欲嘛,损人不利己,所以我们只要自己该得的一份就行了,小夏,你要知道,好心不一定会有好报的,人也是会变的,所以一开始就不要给人希望知道吗?”萧氏提点道,语气并不严肃,像是不经意似的,却能在人心里春风化雨。
董夏抿嘴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那萧姨认为应该拿多少,萧姨,你知道我人小,真是不懂咧。”她和萧姨说在镇上买米粉猪肉大蒜等食材时,萧姨便说食材她家可以提供。董夏想着,猪肉现在太贵,萧姨有心帮衬,既然这样,不如算两家合伙,两家按五五分成也好。萧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