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而告失败。郭守敬上任后,首先想到这个重要工程,并做到开凿河道的尝试,开始也没有成功。

  水源问题也成为困扰郭守敬的最大问题。公元1291年,郭守敬经过多次实地勘测,找到了水源,立刻向忽必烈提出开凿大都运粮河的新方案:他根据大都周围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将大都西北昌平神山今凤凰山脚下的白浮泉先引入瓮山泊,并让这条引水河在沿途拦截所有原先从西山东流的泉水,汇合成流,这样,便可使运河水量大大增加。另外,由于这些泉水清澈明净,几乎不含泥沙,在运河下游还可建立系列控制各段水位的闸门,以便运粮船能够平稳行驶。

  忽必烈听着这个颇具科学道理又切实可行的开凿计划,深感满意。于是立即下令重设掌管水利工作的专门机构——都水监,任命郭守敬全权负责。第二年刚开春,这个千秋功业在郭守敬的精心打造下开始了。

  60多岁的郭守敬雄心不减,他率领几万军民,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只用了年半时间,这条全长160多华里的运河便全部竣工,切就像郭守敬预想的样成功。忽必烈喜不自胜,亲自为这条运河取名为“通惠河”。从此,南来的运粮船及各路商船可以直驶进大都城内了。以后明清两代的水路运输,都始终受益于通惠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