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第38页(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第四章思想自由与宗教宽容

  元朝的全方位大融合也造就了思想上的空前活跃。在思想化上,元朝的统治者与辽、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样,他们积极吸取、接受汉族化传统,以“武功定天下,以德治海内”,并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为正统思想,作为儒学宗师的孔子,也被封为“大成至圣宣王”。

  朝廷还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自京师至于偏州下邑,海陬徼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有学”。元朝的最高统治者还亲自带头学习经史,表示对于儒学的重视。并下令翻译儒家著作,还请名儒学大师讲授汉经典,要求皇室成员、群臣百官都必须习读儒经。

  在朝廷,统治者任用儒士,如耶律楚材、赵复、许衡、姚枢等批汉族或少数民族的儒林名士,都先后委以要职。在他们的宣传、影响之下,使儒家学说在元代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程朱理学的地位被统治者得到确认的同时,儒学声势的显赫也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韵律。因为,元朝统治集团的上层,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在利用正统的儒家学说巩固统治的同时,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的影响。事实上,元朝的最高统治者懂得不同的学说、教派,也知道其有着不同的效用。元仁宗常常说,“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因而都予以宽容。

  至于儒学本身,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在崇尚功利的社会心态影响下,分化为不同的流派,甚至分裂出像邓牧那样把儒家大同理念与道家为主张结合起来,敢于抨击皇帝专制和官吏贪暴的思想家。总之,“元有天下,其教化未必古若也”,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也发生了变化,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复合体和交叉体,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特。

  元朝廷对各门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加以优待和提倡,唯独禁止白莲教和弥勒教,因为这两种宗教在民间秘密流传,已成为农民进行反抗斗争的工具。在这种政策之下,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另外,景教和明教摩尼教等也都可以自由传播。

  元代最盛行的宗教是佛教,特别是从西藏传来的喇嘛教。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形成的个教派,最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尊重。吐蕃今西藏地区,在贵由为蒙古大汗时,已通过吐蕃的喇嘛教萨斯迦派首领萨斯迦班智达向蒙古纳降,接受蒙古对吐蕃的统治。

  后来蒙哥继任大汗,忽必烈奉命出征大理国,途驻军于六盘山在今甘肃固原县东南,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法王思巴萨斯迦班智达之侄,又来这里会见忽必烈。今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还保存着思巴朝见忽必烈的壁画,形象地记录了这历史事件。

  忽必烈即位后,乃封思巴为国师,后来又加封他为帝师。元世祖忽必烈尊西藏大喇嘛思巴为帝师,命他制定蒙古新字,下诏颁行天下,俗称思巴字。此后,元朝皇帝和后妃们都以喇嘛为帝师,由其传授佛戒。帝师既是佛教的最高首领,统领全国佛教;又是西藏地区的最高政治首领,掌管西藏军民世俗事务,北京居庸关的云台寺和北京市区内的白塔寺都是元朝著名的佛教建筑。

  道教也是元朝十分推崇的门宗教。因为它也是有着大汗钦点的历史。成吉思汗西征时,曾经召见全真教主丘处机,问以长生之术,呼之为“丘神仙”,封为国师,赐号“长春真人”,命其总领道教。丘处机随从到过亚等地,其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是研究西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另外,《雪山应聘图》绘的也是丘处机偕弟子尹志平等18人,受成吉思汗之召,前往西域,在雪山之下,阿姆河畔营帐里应聘的情景。

  道教在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