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战略主动权,也是陈必时贯观点。

  更重要的是,在个月之内,美日联军肯定法恢复元气。

  虽然在E集团军覆灭之后,美日联军还剩下B集团军与C集团军,而这两个集团军还有十个美军主力师与十六个日军主力师,战斗力不可小觑,但是这二十六个主力师的情况都不乐观,特别是C集团军的六个美军主力师与个日军主力师,都在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损失了大量兵力,即便B集团军的情况稍微好点,第二骑兵师基本上没有损失,第零空突击师的建制也较为完整,只有第四步兵师与第五步兵师的情况有点糟糕,这支美军也持续作战了数个月,急需休整。

  对美日联军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士气。

  要知道,这是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遭遇的第次会战级别的惨败,三个集团军的将近七十万大军覆灭,仅美军就损失了十个主力师、九个国民警卫队师,而日军的损失更加惨重,有十四个主力师、二十个二线师被全歼,还有个主力师与十三个二线师被击溃,阵亡的日军官兵高达三十五万。

  如此沉重的打击,使得美日联军的官兵再也不会相信能够打下北京。

  可以说,要想从这么惨重的打击恢复过来,除了尽快向前线增兵之外,还得想方设法的打场胜仗。

  暂且不说美日联军如何打场胜仗,仅仅向前线增兵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就在廊坊反击战打响后不久,美国国会否决了由五角大楼提交的份扩大征兵范围的法案,并且明确要求,今后的所有军事决策,除了要得到白宫的支持之外,还要获得国会战争委员会的支持。

  也就是说,美国国会决定不再向国战场增兵。

  虽然在天津会战之前,美国陆军的规模已经超过百五十万,还有百二十万的国民警卫队,但是除掉部署在国内、世界各地的部队、以及还在接受训练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新兵之外,部署在国战场上的美军也就只有百七十万左右,除掉在天津会战与北京会战损失的大约三十五万,就只剩下了百三十五万,其半数部署在南方战场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新编部队或者国民警卫队,而部署在北方战场上的大约七十万美军,仅负责东北占领区事务的就有四十五万,还有五万留在朝边境附近,剩下的十五万全部集在华北地区的几座主要城市里面。

  由此可见,就算美军兵力不少,可是真正能够拉上去打的,还真不多。

  以当时的情况,帕特里奇最多只能从东北地区抽调十五万占领军,加上华北地区的十五万部队,组织起支三十万的美军。暂且不说这些美军的战斗力,除掉B集团军与C集团军的美军之后,也就直有二十万左右,而要控制像承德、唐山与秦皇岛这样的大城市,二十万美军并不算多。

  更何况,东北军肯定会设法变小胜为大胜,发起战略反攻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帕特里奇怎么也不可能把这二十万部队用来发起进攻。

  对帕特里奇来说,加上B集团军与C集团军,用三十万美军守住华北,就是个不小的胜利了。

  与美国样,日本国内也在增兵问题上遇到了麻烦,只不过是不样的麻烦。

  在长崎毁于核打击的刺激下,日本全国上下仍然对这场战争连结着股近乎于疯狂的漏*点,即便已经有部分日本人醒悟了过来,可是在日本各地,踊跃参军的年轻人仍然大大超过了日军的征兵规模。

  主要问题就是,日军的训练水平、以及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远远跟不上战争消耗。

  日军在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与日军的训练水平、以及使用不太顺手的美制武器装备有很大的关系。在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