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可以理解,如果没有美军主力部队的支持,台军在南方战场上根本站不稳脚跟。

  要知道,长江防御司令部已经成立,长江防线得到了巩固,而王虞珉指挥的华军从拱卫长江防线解脱出来之后,在安徽与江西频繁出击,以近似于游击战的方式打击美台联军的小股部队,特别是台军的巡逻部队,给台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如果美军主力部队被派往北方战场,华军肯定会趁机发起战略反攻。以台军的战斗力,别说稳住战局,恐怕连条战线都守不住。

  问题是,帕特里奇等不起。

  在与加布里埃尔通电话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提到,不管用什么法子,必需在十二月十日之前将包括第骑兵师与第二装甲师在内的四个美军主力师送到北方战场上来,不然美日联军打下天津也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这法改变美日当局做出的战略决策

  第四十四章 捍卫天津

  第四十四章捍卫天津

  在不得不攻打天津的情况下,美日联军的先头部队在二十四日上午进抵西堤头,随即迅速展开。

  当天下午,天津捍卫战的第场战斗就打响了,地点在滨海国际机场。

  必需承认,打到这个时候,美军总结了很多有效的城市攻坚战术。对攻打天津来说,最有用的就是在第三次南京会战学到的经验。虽然在会战初期,美台联军在禄口国际机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与兵力,但是到了会战后期,特别是在美台联军打到栖霞区、迫使东南军再次收缩防线之后,禄口国际机场成为了美台联军进攻作战的基石。当时,美台联军在该地部署了两百多架直升机,几乎所有执行垂直突击任务的部队都是从这里出发的,设在机场附近的野战医院还收治了数万名伤员。随着美军工程兵开辟出条可以让战术运输机起降的跑道之后,很多重伤员都及时送往后方。可以说,如果没有禄口国际机场,仅仅因为抢救不及时就会使美军多损失数千名官兵。

  由此可见,机场对进攻方有着很大的协助。

  更重要的是,对防御方来说,机场的价值却非常有限。事实上,因为机场往往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而且缺乏高大建筑物,所以防御部队很难守住机场,就算要守,也得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这点,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体现得非常明确。

  当时,为了守住禄口国际机场,陈必时动用了个主力集团军与两个新编集团军,还出动了近十万民兵。对于本来就兵力欠缺的东南军来说,用近二十万部队去守机场,肯定会对城区防御产生严重影响。要知道,打到后来,东南军不是不能打了,而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坚持下去。

  对美日联军来说,要是能在滨海机场打掉东北军的主力、或者是消耗掉十来万东北军的有生力量,肯定会对接下来的战斗有很大的协助。

  只不过,当时守在滨海机场的不是东北军的主力,兵力也只有三万。

  在这三万守军,只有个师、大约七千人属于新编集团军,另外两万多人,有万多属于民兵部队,另外近万人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只不过,为了唬主美日联军,守军想了很多法子,弄出了很大的阵仗。

  别的不说,当时陈设在机场上的假目标就有上万个。

  虽然美军知道其有很多假目标,毕竟些临时手工制作的假目标太粗糙了,根本起不到欺骗作用,但是美军却不知道其有多少是真目标,也就不可能对机场的守卫兵力做出准确判断。

  根据在南京的经验,美军有理由相信,滨海机场是东北军的主要防御地点。

  这点,完全可以理解。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