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当局来说,减少战争伤亡,给国民做出交代的唯法子就是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把战后任务交给盟军。

  受此影响,就得尽快让日本增兵,让日军担负起主要作战任务。

  为此,美国不但在战略安全保障与东北问题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让步,还答应为日本提供更多的军事装备,并且向日本企业免费提供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权。当然,在战略原料方面,美国也做出了重大让步。

  总而言之,美国当局的目的就是让日军尽快担起重任。

  问题是,大规模地面战争还没结束,从国撤军还遥遥期,所以美军仍然是战场上的主力,仍然得冲锋陷阵。

  月底,帕特里奇回到华盛顿,参加了由奥康纳亲自主持的战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奥康纳明确提出了美军的战略底线,即大规模地面战争将在美日联军打下北京与美台联军打下南京之后结束。到时候,美军将逐步将作战任务移交给盟军,只负责后方工作,并且在未来三年之内撤出全部入华部队。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得依照这要求修订战争计划。

  正是这场会议,让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放在东北战场上。

  虽然从战略局势上来看,进军南京要比进军北京容易得多。依照帕特里奇的估计,只要投入十个美军师与五十个台军旅,美台联军就能在个月之内攻入南京,而占领南京也最多只需要个月。但是依照奥康纳的要求,占领南京不会是战争的终点,只有占领北京才能宣告战争结束,而进军北京所需的时间肯定不止两个月。

  更重要的是,北京才是国的首都。

  也就是说,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队的士气,从而降低进军南京的难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队死守北京。到时候,美军定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让日本尽快增兵的要求。

  得到总统的亲口包管之后,帕特里奇返回前线,开始策划下轮进攻行动。

  正如罗耀武预测的那样,帕特里奇并不打算强攻朝阳与葫芦岛市。原因很简单,因为没能及时发动进攻,**队已经在正面防线上做好了防御部署,强攻的难度太大,作战损失不会少到哪里去。如果军队伤亡过大,就算能够打下朝阳与葫芦岛市,也很难口气打下山海关,进军华北的作战行动就将受到耽搁。

  最好的法子,自然是迫使**队主动放弃朝阳与葫芦岛市。

  要达到这目的,唯的法子就是绕到**队的防线后方,扩大战线宽度,让**队法组织起有效防御。具体法子就是攻打赤峰,把战场选择在朝阳北面,并且利用攻打赤峰消耗**队的有生力量。

  目的很明确,战术也很简单。

  策划阶段,帕特里奇只有个疑虑,也就是罗耀武要利用的地方:**队在白石水库附近的突出部。

  突出部的面积并不大,关键是连接着三零五国道。

  如果美日联军从通辽出发攻打赤峰,就得经过三零五国道,并且将战线向前推进大约百千米。如此来,美日联军的侧翼就将暴露在**队的枪口之下。帕特里奇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以罗耀武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这优势的重大意义。也就是说,**队肯定会利用突出部发起反击。

  很快,帕特里奇的这疑虑就得到了证实。

  从九月十日开始,**队就在白石水库附近集结。虽然战术侦察情报法判明**队的性质,即是不是主力部队,但是这种前沿集结意味着有大的动作,而罗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