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局面上看。因为阜新在北面,正对着美日联军进攻锦州必需经过的零二国道,如果不能打下阜新,美日联军的后方就不安全。

  也就是说,在美日联军攻打锦州的时候。**队很有可能从阜新杀出。

  这点,连那些坚持单线进攻的美军参谋都不能否认。

  彰武会战,美日联军惨败的个主要原因就是日军在康平被围,美军没能及时回援,最终导致日军十三个师团全军覆没。

  如果单独攻打锦州,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同样的情况。

  单独攻打卓新呢?

  帕特里奇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种战术。主要是卓新是内陆城市。就算有较为发达的道路交通,也因为处在山区边缘,不管是南下与西进都会受到大山阻挡,对下步进军行动非常不利。

  再说了,单独打下卓新后。还是得南下攻打锦州。

  在帕特里奇的坚持下,美日联军最终做出了南北两路同时进军的决定。

  问题是,重点在哪?

  如果完全依照帕特里奇的观点,美日联军将从盘锦出发,沿京哈高速、三零省道、以及三零五与零二国道攻打锦州,后面从彰武与黑山攻打卓新只是佯攻,不会投入多少主力部队。

  也就在帕特里奇准备按这计划部署军队的时候,**队的全面调动让他犹豫了。

  罗耀武没有把主力留在锦州,而是全部派往卓新!

  这家伙到底想干嘛?

  如果不是罗耀武,帕特里奇还不会担心什么,可是打了这么多仗,他非常清楚。罗耀武的每个举动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请敌深入?

  果真如此的话,罗耀武就太被动了,与他的贯作战方式完全不样。

  帕特里奇只能相信,罗耀武也知道死守锦州不会有好结果,所以把主力集在北面,准备在美日联军强攻锦州的时候,从卓新出发,攻击美日联军的侧翼。如果能在黑山与彰武取得突破,**队就有可能切断美日联军的后勤补给通道。

  因为美军船只还法安全辽东湾,也就法将物资送往港口。所以只要后勤保障线受到威胁,美日联军不但难以打下锦州,能否从**队的包围圈里逃出来都是问题。

  很明显,罗耀武想打大规模会战,以锦州为依托,重点打击美日联军的有生力量。

  别说再丢掉十多个,日军师团,就算再损失几万人,只要没能打下锦州,美日联军南下进军战略就会受到影响。至少日军不会继续支持帕特里奇的作战行动。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不得不考虑调整作战部署。

  锦州定得打,而且还得打下来,只是北面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有需要在攻打锦州之前,在卓新方向上与**队好好打上场,削弱**队的战斗力,为攻占锦州创造有利局面!,!

  第百三十章 能力有限

  口须承认,帕特甲箭是个非常有才能的指挥彰武会战结束后,他就认识到,美日联军惨败的根本集因不是**队能打,而是美日联军在做战役规划的时候,目光过于短浅,只盯着战役层面上的得失,没有把重点放在战略层面上。

  策划阜新会战的时候,帕特里奇把目光放得更长远。

  七月日,美日联军发动了代号为“雷雨”的夏季扫荡行动,重点清剿阜新与锦州东部地区的敌后游击队。

  依照分工,日军负责卓新地区的扫荡行动,美军则负责锦州东部地区的扫荡行动。

  当日,日军个师团从彰武出发,由两个主力师团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