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九月底,就连加布里埃尔这样的将领都认为,在刚刚输掉台海战争的情况下国不会介入朝鲜战争,最多只会加强边境防御,因此反对增强第集团军,最多只能出于防范目的让第二机步师恢复战斗力。但是帕特里奇坚持认为,只要朝鲜战争开打,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为大局着想。国也会出兵朝鲜,至少会占领朝鲜部分地区,阻止韩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最后,帕特里奇用不可辩驳的历史说服了美国高层
这就是,六十多年前,国当局在明知道出兵朝鲜会招至美国干预,从而错失统机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兵朝鲜,最终让美国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依照帕特里奇的要求,不但第二机步师迅速恢复战斗力,第集团军还得到加强,第七步兵师在九月底到达韩国,第四步兵师也在十月十日到达。虽然没有继续增派部队,但是依照帕特里奇提出的计划,只要朝鲜战局恶化,就得继续增兵。
原因很简单。比起协助台军反攻大陆,协助韩军攻占朝鲜半岛更加现实。
两个步兵师,总兵力加起来仅有三万多。
当然,谁也不能小看这两个师。
要知道,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前,第二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国陆军,唯全部配备重型主战装备的主力师,而且该师在韩国驻守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直是第集团军的绝对主力。虽然在台海战争期间,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对调了番号,此时的第二机步师实际上是得到了重型装备的第三机步师,但是第三机步师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参加了最近二十多年间的所有地面战争。
在美军,第七步兵师的名声不是那么响亮,只是该部队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的第七步兵团。
算上配备给两个师的陆军航空兵,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顶得上两个韩军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作战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都不是独立行动。还会得到韩军的直接支持。即便韩军的主力部队都被派上前线。只能提供二线部队,也能让两个美军师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作战。
有了部队,还要有可行的战术,不然部队就是陈设。
在反击方向上,帕特里奇没有犹豫,把重点放在了东面。不但是**队的三个集团军在这边作战,还与后勤保障有很大关系。不管怎么说,美军作战。物资消耗非常惊人,仅靠朝鲜那些建议公路,与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的铁路朝鲜的些铁路甚至法承载近七十吨重的…几主战坦克,肯定法满足要求。解决后勤保障的基础是海运。而要走海运,就得依靠元山港。
依照帕特里奇的部署,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将沿陆路北上。到达元山后,由第二机步师在正面进攻,第七步兵师从左翼包围,力争围歼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再向咸兴推进,最终目的是顺着城川江攻入盖马高原,直接向鸭江挺进,不给**队任何反击机会。
显然,这不是最佳进军路线。
仅从军事上讲,最佳进军路线应该是先扫荡沿海地区。再北上盖马高原。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给**队做防御部署的时间,必需尽快突破“红线”打乱**队的作战安排。
帕特里奇没有忘记另外件事情:让韩军在西线转守为攻,拖住第十五集团军。
虽然帕特里奇坚信,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除非罗耀武脑袋出了问题,不然就不会让第十五集团军向东运动。再说了,整个西线战场上。只有第十五集团军,罗耀武不可能放弃西线,也就不能抽调第十五集团军。但是帕特里奇更加清楚的知道,国很有可能向朝鲜增兵如果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