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清查的结果出来,有上书要求处分六部官员的、有要求枢下台的、也有要保主政大臣的,乱作团,整个朝廷都吵成了锅粥,结党互攻。
在这些奏章之,有种奏折让赵惇是哭笑不得,其大谈天理,认为讲求财政是聚敛民财,只有俗吏才会留心政务,皇帝应拱手治天下,这样方为君子。
大宋隆兴二十年六月,临安城心皇宫正殿。
今天大朝会的议题,是皇太子赵惇特地下旨就前面清查结果做总结。所有的臣子都胆战心惊或是惴惴不安,谁也不知道这朝廷之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
朝会开始,整个朝堂上安静的很,半天没个人说话。这虽然不是皇太子赵惇第次单独上朝,但却是第次不按牌理出牌的朝会,评价前面清查的结果,谁敢先开口,说不好就是找死。
“怎么?说不出来话了?你们不是直都很能吵吵的吗?东西你们也都看了,有什么就说。”终于,在上面看着臣子们鼻对口、口对心,就是不说话的皇太子赵惇开口了,他拿起面前的几本奏章:“今天本宫就是给你们说话的机会,不以言罪人。如果没人开口,就都给本宫在这里站着,站到有人说话为止。”
好嘛!这位皇太子的脾气还真是够厉害的,没人说话就大刑伺候——罚站,而且还不许走人。
第节
般过去朝廷遇上这种情况,都是亲近之臣先上来说上个几句,把气氛给缓和下来,其他人才能开始发表意见。可问题是,这位皇太子主持政务不过年,其还有好几个月是在为太上皇帝赵构守孝,根本没有和朝廷里的臣子们多打交道。
皇太子信重的近臣大部分是武将出身的人,比如岳氏兄弟,身份虽高却参政之权;他所信任的臣大都也是太子宫的近臣,按朝廷的规据,在朝没有空位的时候,这些太子近臣暂时还法位列朝班。其他臣子,能够和皇太子说上话的就不多,更不用说是信重的老臣了。
至于直参与朝政的肃郡王赵适,他是皇太子的兄长,但却身处嫌疑之地,不好过多插嘴,再加上他素来小心的个性,现在也只是在边坐着旁观。
过了会儿,还是没人开这个口,没人愿意当炮灰。
皇太子赵惇不耐烦和他们磨洋工了:“既然没人愿意说话,那本宫就点名!左仆射兼同书门下平章事留正,你是左相、众卿之首,你先来。”
左仆射兼同书门下平章事留正心里叫苦,可皇太子已经点了名,不出来说话是不行的了,只能跺着方步走到了朝堂的间,向着太子先是礼:“老臣身为左相,对六部所报之数有差额之事,确实负有监管不严之责,请殿下……”
皇太子赵惇不耐烦的直接打断了留正的话:“本宫叫你出来不是让你认罪,是要问你今后该怎么办!本宫早就说过,以此次清查为准,过去只要不是贪赃枉法的,律不再追究。你身为左相,是要对今后有个计划、有个说法。”
“既然殿下有旨,老臣就不推脱了。”留正咳了声,正了正嗓子:“今次上报的情况实在是出人意料,我大宋实力确有不足之处,今后当以'仁'治天下,以‘理'明人心’,方可得天理、人和之利。”
赵惇听到这里,差点给气乐了,心说我让你在这里说下怎么应对现在的局面,你倒好,跟我讲起理学来了。
“治理国家怎么能光凭个‘理’字,左相的话偏颇了。”个臣从左面的行列里走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左相留正的老冤家参知政事龚茂良。
他出列来先向皇太子赵惇行了个礼,然后开口说道:“理学派诸多虚妄,不可做为国家的基础。至于六部所报情况,出入虽大,但并不是不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