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李明问庄周道,“为什么是我?”
庄周用一种很难形容的眼神看着李明,笑了笑道,“你知道因果吗?”
“知道,但这好像不是我们派别的理论架构吧。”李明知道,庄周让他会见晨露,内里必然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都一样,只是宇宙不同的释义而已。一件事你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甚至切割开来看,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庄周解释道。
“分别心?那对应的是什么?”李明更加疑惑了,连因果关系都还没弄清楚,又冒出这么一个分别的概念。
“释迦牟尼确实建立了很完整的因果体系,这是一种非常严密的逻辑推导,但如果一件事呈现无时空的状态,或者时空无限的状态呢?”庄周问道。
“所以在弦宇宙中,一切都已经是注定的了吗?在更高维度的视角,所有事情都是固化的?”李明试着问道。
“一定或不一定,没有固定的答案,你想他便有,不想他便没有了。”庄周说道。
“这是缸中大脑的概念吗?”李明又问道。
“一切皆有和一切皆无,色即是空和空即是色。本质上就是炁化万物和万物归炁的概念,只是如果事物不着以色,以人类的感官很难理解。如果说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死亡了,那么宇宙大爆炸便可以理解为根本没有发生过。困顿的永远是身体,而不应该是意识。”庄周回答道。
“那么能量呢?熵和能呢?有序和无须呢?”李明又追问道。
“都是一样的。”庄周道。
“所以,我来,已经是定数?”李明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有懂。
庄周笑了笑,没有接话。
“那么,如果我想知道具体的原因呢?”李明仍然不死心。
“禁锢于躯体之中的意识,是不自在的,而禁锢于意识当中的意识,则是欺骗自己是自由的。当你忘却你认为该学习的知识、忘了思考、忘了所谓智慧、忘了前世和今生、忘了喧嚣与孤独、忘了一切应该忘却的,你的意识才不会被禁锢起来。”庄周提起了本源的概念。
“忘了的话,我还是我吗?”李明像是在问自己,又像在问庄周。
“你是什么?”庄周笑着问道。
“我就是我,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李明很直接的回答道。
“你相信感同身受吗?”庄周问道。
“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说,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所站位置时间和空间是不可能重复的,即便两人完全重合,他们的体积、高度、视角和情感都不尽相同,所以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李明回答道。
“所以,你也不相信感同身受吗?”庄周接着问道。
“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李明没有直接回答。
“那么在六川水库的水边呢?”庄周颇有深意的问李明道。
刹时间,李明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世界,整个世界只是所有人的世界的交集,那么自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但如果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呢?”庄周问道。
“怎么可能呢?如果真的是这样,也就是说,一切都是虚拟而不存在的。”李明想想,有些后怕。
“1+1可以理解为1+1,也可以理解为1+2-1,还可以理解为1-1+2。为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庄周继续说道,“理解的不同,造就了思想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意识被禁锢在意识当中。”
“浩瀚的宇宙为我而生?”李明觉着有些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