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小邪拔腿狂奔,头也不回,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一点都没有再留在此的念头。[c超多好看]火小邪已经不是刚出净火谷,明知不敌还要硬上的毛头小子,刚才蹲在墙头的一番感触,诡异至极,如果不是自己神经出了问题,就是碰到了比郑则道还要厉害的高手,不亚于水王流川的程度,甚至更加让人不寒而栗。

火小邪早就想通了,这种时候不是要脸或不要脸的时候,自己是盗贼,不是绿林好汉,打不过就跑乃是做盗贼的至理名言,自己绝不年少轻狂的逞能!田问、林婉见了安河镇的锁龙铸,都照样认输溜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盗贼能屈能伸!

火小邪这样想还真是对了,如果当时他逃跑的心思不坚定,自以为是的再多留片刻,或者走走停停的回头观望,什么人在,只怕当晚,一条性命就要在丢在建昌哪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盗贼逃跑的学问,比偷窃之前的准备有过之而不及,逃跑能够成功,关乎最终的成败,新的机会,乃至身家性命。盗贼逃跑,归纳而言之,叫做“八平、醒马、渡枝、迩山”,说来绕口,实际是四种逃跑的派别。其中“八平”乃是古代的一个人名,专门负责接应逃跑,也是意指四面八方都如履平地。所以在旧时盗贼中,有一个名号叫做“八平士”,不管偷,只管带着人逃掉。各位看官可能奇怪了,逃跑就是逃跑,跑的快就行了,还有这么多门派?

各位看官不知,有史以来,多少成名的大盗就是栽在逃跑这一件事情上,盗贼如此,持械抢掠的强盗更甚,绝大部分刚刚抢了财物在手,逃出才三五步,就被失主呼救,左邻右舍拿着刀棍合围,霎那被擒。于是乎,贼道称逃跑为“逃匿术”,简称“匿术”,大凡见不得光的行当,都会美化自己的行为,逃不是逃,是匿。

防盗术在对付盗贼逃跑上的问题,花的心思亦多。有道是“来时容易出时难”,这句俗话本也是因为盗贼而生的。意思是说,往往盗贼在没有偷到东西之前,小心谨慎,使出浑身解数,贼在暗处,财在明处,而盗贼一旦得手后,一股劲泻了,急于逃走,变成贼在明处,捕在暗处,防盗者在此时设伏,算计出盗贼逃跑的线路,易抓到贼的。

古人有防盗术,设陷阱于百里外,盗贼逃至此地,困而不得出,束手就擒。可见逃跑的道路上有多少凶险等着,一点都大意不得啊。

火小邪的逃跑,用的是“醒马”,多用于房屋林立的市镇中,简单点说就是不停的攀越,不走平路,乃是相当考验身手和体力的一种逃跑技巧。连续不停的攀越,可登高可伏低,前进方向各异,较容易甩开跟踪。水浒传里的大盗时迁,凡是得手之后,绝对不会纵马飞逃,全是用“醒马”技艺,攀高走梁,直至完全安全的地方,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一番,平静平静心情,装成没事人一样混上大街,溜之大吉,毫无蛛丝马迹。若有抓贼的捕头来问居民:“见到有人翻墙过去没?”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说有的一指墙头“从这里跳过去了”,可是向左向右向前逃了,就不得而知了。于是捕头们只好分兵,分的越散,越是无力找到完整逃跑的线索。

有无学无术的小毛贼,以为“八平、醒马、渡枝、迩山”逃跑的技法是金科玉言,岂知自己根本没有这个盗行,一堵高墙还没有翻过,就摔下来跌个半死,算是可笑。

至于“渡枝、迩山”,现在不必多讲,以后大家便知,这两者分别是水匿术、山匿术。

火小邪没去净火谷之前,远在奉天的时候,就是登高翻墙的少年好手,净火谷中苦练三年,更是不简单。这回奋力逃走,真如一条灵狐,嗖嗖嗖嗖,一条人影上下起伏,一会就没入远处,见不到踪迹了。

火小邪逃了几乎半座城那么远,这才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