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世间就是因为有很多分别,才会产生许多纠纷,如果能将“行善”与“教化”看成人之双臂,鸟之两翼,“行善”与“教化”不都是一样的吗?像我在荷兰建寺的因缘,是因为当地一个即将临终的老婆婆和儿子说:“如果没有出家人为我往生助念,死了我也不甘心。”后来她的儿子找到罗老居士念经,罗老居士又找到佛光山,千里迢迢请我去建寺安僧;澳洲许景河的女儿发生不幸的意外,中天寺法师给予种种支持,让他感觉到佛寺道场对于当地家庭、居民的重要性,此后学佛更加虔诚;还有许多旅行的人到新西兰有了一些意外,常常得到佛光协会干部们的各种协助,因而激发他们要在各地建寺;旅美企业家陈正男夫妇也是有感于我为他的父亲往生前往诵经祝福,后来不但资助佛光山各地道场及佛光大学图书馆的兴建,而且对佛教的文教事业热心捐输。佛光山许多道场及事业的兴建就这样先从“行善”开始,能进一步达到“教化”的功用。
有鉴于“行善”的重要,我在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下设有“慈善委员会”、“急难救助委员会”,后来,台湾佛光总会里面也成立“慈善委员会”、“急难救助委员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设立那么多种慈善的单位?”我告诉他:“‘行善’还怕多吗?”最近巴布亚新几内亚因海啸而造成灾难,佛光会用直升机载救济物品前往赈灾,中南美洲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等国的风灾,佛光会也几次用货柜运送粮食前往济苦。《华严经》云:“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这一点点的善心美意,能让他们沽上一点法缘,能让他们生起追求真理之心,从此寻得人生的方向。更祈愿这一点点的财施回向给十方一切众生,让大家能够究竟离苦,共成佛道,则于愿足矣!
总之,“行善”是“教化”之初阶,“教化”是“行善”之究竟。今天我们的社会所普遍缺乏的,既不是丰盛的物质,也不是繁华的街市,而是“行善与教化”的心意及行动,所以目前我在各地提倡“三好运动”——说好话,存好心,做好事。如果大家能从彼此的关怀做到彼此的劝勉,从物质的共享做到思想的交流,从慈善的广被做到文教的发展,从环境的美化做到心灵的净化,相信我们的社会必定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必定会更加富强康乐。
一九九九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