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由于不能善用“六根”,而为自己带来很多烦恼,甚至惹来杀身之祸。例如:眼睛喜欢见到美色,耳朵喜欢听闻好音,鼻子喜欢嗅到香味,舌头喜欢品尝珍馐,身体喜欢触感细滑。如果顺从己意,就贪着执取;如果违逆己意,就嗔怒怨恨。我们的情绪在这喜恶之中,每天不知波动起伏多少次。其实,事物本身没有美丑净秽之别,分别往往来自于我们主观的感受,例如:臭豆腐,喜欢吃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不喜欢吃的人,则避之惟恐不及。明月出云,在情侣看来诗意盎然,在小偷看来是破坏好事。

此外,同一个人对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我们高兴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很顺眼。生气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讨厌;悲伤的时候,目睹花儿也会落泪。恐惧的时候,一点点事物也可以引起惊惧。像“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望梅止渴”等中国成语故事都足以说明“六根”的感觉虚幻不实。

曾经有两则很有趣的故事,生动地刻画出六根是不可以全然依恃的:

第一则故事是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重庆方面接获情报:“日本来了一架飞机。”电话的另一头急切地问:“你再讲清楚!是多少架飞机?”“是一架。”结果,传到第二个人时,“是一架”被听成“十一架”;再传到第三个人时,“就是十一架飞机”被听成“九十一架飞机”,就这样,才一会儿的功夫,敌机的数目膨胀了九十倍之多。

第二则故事是说,有一个士兵提着两只鸭子走进办公室,当他看到平日不苟言笑的长官时,心情突然紧张起来,结结巴巴地说道:“报告鸭子,抓了两个营长来了!”周围的人哄堂大笑,士兵这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

六根就是这么淘气,经常地愚弄着我们!我们常听人说:“这件事情是我亲眼看到的!”“这件事情是我亲耳听到的!”“我明明是这样讲的,对方怎么会听错?”“我明明是这样做的,怎么结果会那样?”其实,即使是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也不见得正确;亲口讲出来的话,亲手做出来的事,也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原意。我们必须找出一个究竟的方法,来弥补六根的不足。

佛陀将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栋房子,如果像主人翁一样的真心无法管辖这个房子,让六个像盗贼一样的六根住在里面,就会不得安宁。惟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唤醒沉睡已久的真心,叫他做好自己的主人翁,调御六根的盗贼成为自己的家兵家将,就能太平无事了。有些人没有抓到要领,以为将六根压制,不让它们为非作歹就好,其实这就好比将六个盗贼全都关起来,只能收一时之效,一旦释放出来,恶性未改,依旧会起惑造业。

过去有一个仙人收了两名徒弟,跟着他在深山里修道,仙人为了让徒弟早日证得仙果,从小就将他们与外界完全隔绝。等到两人长大的时候,仙人为了想要试验他们的道心,将他们带到一个热闹的都市里去。

“师父!那是什么啊?”小徒弟指着一个婀娜窈窕的妙龄女郎问。

“吃人的老虎!”仙人说的时候,看都不看一眼。

回到深山以后,仙人问这二个弟子:“徒儿啊!你们今天下山走了一趟,觉得什么东西最好看?”

没想到两个徒弟都异口同声地答道:“吃人的老虎最好看!”

经云:“善恶是法,法非善恶。”俗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六根攀缘五欲六尘闯出来的祸,我们就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善恶,启发本自具有的般若智慧,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古时的禅宗大德用作务、问答、棒喝、参话头等教育方式,无非就是在借此让徒众们斩除迷执,断惑证真。今人所实施的视听教学、互动教学等等,固然在科技的运用上,或许更胜一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合租夫妻交换生活 绝品好色小姨 美女换偶第一部 公公与儿媳小说 风骚丈母娘 美女换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