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当时的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
然而,到了唐太宗统治的贞观时期,政府不但不歧视商业,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发展。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湖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都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和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隋唐是中国运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规模开挖、修缮、疏浚大运河的时期,也是大运河航运繁荣的时期。隋炀帝所开运河共有四段,即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永济渠。
此外,隋文帝为了统一江南,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又着手开挖大运河的江淮河段,“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山阳渎南起江都县的扬子津今扬州南,北至山阳今淮安,长约三百里,沟通了长江和淮河;山阳渎实际上是邗沟旧道的全面整修和疏浚。邗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运道,《水经.淮水注》称中渎水。
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江南运河。江南运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沟通了钱塘江和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联系,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成扇形展布的大运河。
至唐朝,国内水陆交通畅达,与国外的水路交通也很发达。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商业活动的大动脉。在南方,更是河流纵横,湖泊颇多,交织成为巨大的水道网,把沿岸及内地的许多城市联结起来,构成“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的态势。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唐朝的强盛给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因而唐朝开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的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而浙江湖州则是“中国丝绸真正故乡”。
湖州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与苏州隔湖相望,因地滨太湖而得名。
湖州的丝绸历史悠久,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全国。湖州丝绸以其精美绝伦远销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誉。
唐朝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在湖州,现如今湖州还保留着骆驼桥等地名,因西域的商人贩卖丝绸都是用骆驼来托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