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庙会时分,大街上人群拥挤,吃喝玩乐样样俱全。俗话说众口难调,然而在南北百货小吃集全的庙会上,杂合的食物香飘大半个镇子,偏偏引得闲人垂涎三尺。老小老小,牡丹的公婆便被这街上勾人的香味引得坐立不安。

贤惠的牡丹看在眼里,便大夫地给了他们些碎银子好上街玩耍去。于是,老人家们便兴致勃勃地带着宝宝出去赶庙会了。兜里有了本钱,花起来也就毫无顾忌了。祖孙三人从街尾逛到街头,每摊必顾,大大小小地吃了不少东西,也买了不少的稀奇玩意儿,玩得甚是尽兴。

可是等晚上回了家,全家就开心不起来了,宝宝开始上吐下泻。起初,大家以为只是白天吃得太杂,吃坏了肚子,所以只是等天亮了找了个游医开了几贴药吃。可是服药之后,宝宝不但不见好,而且高热不断,腹泻也不见停。整日地昏睡,不几天就瘦了好几圈,连原先水嫩的皮肤都看着打了褶皱,全家人因此而心急如焚。

牡丹看了也心急,便悄悄地去了长生斋向水木求救。水木无奈的看了她一眼,只是说了一句:“你开的白花不就能补的吗?”牡丹立刻心领神会,于是回去后取花瓣熬稀粥给宝宝喂了下去。起先只是一勺俩勺地间隔着喂。等过了几个时辰,果然立竿见影,宝宝的精神渐渐恢复清明,从昏沉地胡睡到累极的熟睡。不一日,腹泻和高热也渐渐修止了。就这样,牡丹亲身操持,慢慢地将养几日,宝宝不几日就又活蹦乱跳地盘膝嬉闹。于是,全家对牡丹更是另眼相看,敬爱有嘉。

牡丹得意之余,以为此事会就此揭过。谁知不几日,居然有人上门求药。这一来,便是天地变色。

登门拜访的,居然是同镇上的大户李员外家的管家。贵客不期而至,江家二老和江依台有些受宠若惊地将管家让进正厅,好水好茶地招呼着。而那管家倒也不含糊,一两句寒暄之后直奔主题。原来是,李员外的孙子不幸得了和江家宝宝一样的病症。多日救治无效,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为何知道江家有良药?这也是江依台的父母事后到处和邻里炫耀,牡丹的花叶粥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他们的耳里,变成天下皆知的秘密。

管家说话了,如果能治好了小公子,就将江依台请到他家开米埔里去做帐房。此时的江依台,早已经开始对仕途之路失去了信心,这次,无疑是个极好的机会。于是,送走了管家之后,他立刻去了内室,央求牡丹再给员外家的孙子配药。江依台蛮以为牡丹会毫不犹豫地配药,却不想她只是坐在床畔迟疑不决,对此事并不是很热心。

牡丹对江依台说:“相公,我的嫁妆丰厚,家底富足,其实并不缺钱这几个钱。你在家吟诗作画,雅性上来了便可去诗社社度。何苦去那世俗之地,还要受人呼来和去呢?”

但是这一次,江依台的倔脾气一下子硬了起来,他偏偏不听牡丹的劝慰,反而气势汹汹地说:“我一介男子,怎能总是在家靠内眷养活着?钱财是小,面子为大!”

为了夫君的所谓面子,牡丹于是心软了。她于是起身去了花园里,采摘了不少鲜花去做羹。这富含了灵湖天地灵气的花瓣哪里是寻常药石可比,小公子很快痊愈,江依台也成功地谋到了营生的活计,从此春风得意。

但是一事刚平,一事又起。不几日,江依台便带了个郎中到了家里,他们的目标居然就是牡丹的原形。那郎中仔细地查看了那牡丹花树,不停地点头,一旁江依台这是非常急切地问怎么样。

郎中摸着垂下的山羊胡,很满意地说:“真是花中之极品,不愧为百花之王。不过呢,如果你这就拿出去估价,爱花的最多给你100两。如果你肯转让给我,我可以给你双倍,如何?”

江依台听了便两眼冒光,这时在一旁偷听的牡丹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