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立场一
“贫僧昨日刚到京师,听说江天师也在这里,咱们算是旧相识了,故来拜访!”
“大师客气了!”
“江天师难道不请贫僧入门一坐?”
“呵呵,江某失礼了,大师请进!”
昨日院中的茶几和长椅等物还未收拾,江帆也不往里让,二人就在院中坐下。
双儿以前也见过这个和尚,见他来很是诧异,但还是烧了热水冲了茶,才回了房中。
道衍和尚笑道:“多日不见,江天师风采更胜昔日了!”
这句话倒不是恭维,在飞狐郡两人刚见时江帆还是一个落魄的贫民,连吃喝都不能保证,到现在家产过万,面色神情自然不一样。
江帆心中惦记玉瓶的事,不想叙旧详谈,于是说道:“大师今日登门可是有事?”
道衍笑而不答,反而给江帆倒了杯茶,双手奉上道:“当日得天师一卦,指点迷津,今日登门特来感谢!”
江帆双手接过茶,喝了一口,放在茶几上笑道:“江某当日也是随便说说,那里能当真?大师今日来不会是仅仅为了答谢吧!”
道衍道:“江天师果然神算,既如此贫僧今日也就明人不说暗语了。贫僧此次来确实是有事相求。”
江帆抿了口茶,看着道衍静等下文。
道衍肃容而起,整整身上衣衫,纳头拜倒:“请江天师指点迷津!”
江帆忙起身,双手搀扶,“大师言重,快快起身!江某可不敢当如此大礼!”
道衍站起来,却不坐下,先恭恭敬敬请江帆落座后才后退一步道:“贫僧法号道衍,说来惭愧,是个出家人却热衷世间俗事,现侍奉燕王座下。燕王,上次在飞狐郡江天师见过的。”
“燕王?你说当日算卦的人是燕王?”
“正是!燕王坐镇边城,自然要微服私访边关各处守备,为我大明呕心沥血,但朝中小人当道,挑拨皇上和燕王之间的叔侄关系,皇上传旨要燕王入京觐见,怕是燕王一进京就有牢狱之灾啊,到时候我大明边关危矣!”
江帆却是知道历史,燕王迟早要反,建文帝要对付他无可厚非,但这话当着道衍势必不能说。
“大师多虑了,亲不过父子叔侄,皇上一向仁爱,怕不会轻易听信小人之言!”虽没见过建文帝朱允文,但他的年号既然是建文,和‘洪武’相对,应该不是嗜杀之人,从历史的结果看,若非心慈手软,也不会被燕王推翻了。只不过自己来到明朝后,这历史是不是还按自己知道的轨道运行。
道衍急道:“皇上仁爱天下有名,但架不住朝中小人的一再游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王素有贤名,皇上还不是下旨捉拿?不经审讯直接削掉王位贬为庶人,发配云南?燕王和周王是同母兄弟,不能不讲兄弟之情,对其不管不问,故而才派我来暗中接济,护送。周王之际遇让燕王心寒啊!燕王常说他一人的荣辱得失还在其次,但为国戍边,朝中已无名将,他在异族中还微有薄名,他是怕一旦他离开了,边关将领再受到牵连,到时候边关大乱,我大明百姓怕是又要受苦了。燕王的一片忠贞之心天地可鉴!”
江帆却心中好笑,他是知道燕王朱棣确实是篡了位的,忠心肯定谈不上,更别说天地可鉴了,他就可以鉴的清清楚楚。
说到底,江帆不过是一个后世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一直都是在相对纯洁的学校里面生活,对于社会上的事历练太少,虽说多了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沉淀,但心智的成熟却非光凭书本就能完成的,有些事情自己不亲身经历是永远也不会体会到的。就像昨日对李景琦的推心置腹,几乎毫无隐瞒,这对于一个哪怕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