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只在梦 86 十五,缘尽(五)(1/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那天比赛的结果直到很久之后仍是宫内不少侍从们暗地里流传,用来打发苦闷时光的绝佳笑料。想来也真是丢人,我们每人一共射出十箭。

锦秋的力道不错,但箭箭走偏,离靶最近的那支也偏出去足足十公分左右,更别提那些偏去一米开外的。我恰恰与她相反,出去的第一箭估计离靶还有五米远已坠落到地面上。后面虽然小有进步,但离箭靶仍有一步之遥,最终依仗第九射将箭摇摇晃晃的挂在了靶子的下方边缘而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我们的表现逗得当时在场的所有观众,上至主子下至侍从无一人不捧腹大笑,这事把锦秋给狠狠的打击了一回,就连难得一见的拓跋澄的温言软语也没能将她从沮丧中带出来。

与她的羞恼跳脚相比我倒显得相对平静,反正这本是我的弱项,再怎么赢家还是我。

年底拓跋宏在光极殿颁赐百官汉人官帽朝服,与此同时另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正向我们逼近。

他一早便意欲在年后将鲜卑复姓改为单音汉姓,然后采用魏晋的门第等级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分姓定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给予不同的特权。

且不谈改姓的事让鲜卑人一时无法接受,魏晋的门阀制度却是我这个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生活下的人倍加反感的。他现下人为的将鲜卑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分出高低贵贱,我是怎么想也无法坦然接受的。

可我也知道他这样做实乃无奈之举,拓跋鲜卑部出自偏僻的塞外本无文化可言,要让鲜卑贵族习得汉人先进的学术文化远非一朝一夕能成,魏国的鲜卑贵族自不能等精通儒学之后才取得与汉人士族同等的社会地位。

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使现有的鲜卑贵族们的政治社会地位能与北方汉人的士族大家迅速一致起来,也使得社会在变革中不至于太过动荡。

划分好门第之后便有大臣上书提议拓跋宏应该带头与汉人士族大家联姻,这样做既简单又极有效果。不但可以快速打破两族人之间长久的隔阂,且结成亲家的两族贵族们也会相互提携共同发展,于两族的融合是大大有利的。

其实这算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可却让他为难了许久。起先他只推辞说再考虑考虑,后来又试图将与汉人联姻的责任推到他的六位弟弟身上。

最后一般近臣商议后一致认为他与六位王爷同时纳娶汉家士族女子为最上策,毫无意外的,他的脸板得分外难看,以至于好好的一个年也过得异常沉闷。

如今的我是早放弃了垂死挣扎,甚至渐渐学会了苦中作乐。所以当得知他将要同时纳四位汉家女子为妃时,酸涩的内心忽生出些许释怀,或许这四人中会有谁能在将来代替我给他一份温暖的关怀对我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拓跋宏正式下诏更改皇家姓氏为元,并将重复奇僻的鲜卑姓氏一一更改为单字的汉姓,同时将八个在魏国内一直以来功勋显著位极王公的姓氏定为鲜卑大姓。

锦秋家的宝儿自然也跟着改姓元,难怪她当初死活非得让儿子叫这个俗气的名字,估计她一早就知道了会有改姓这回事,想她那么爱赚钱,给儿子取名叫元宝再适合不过。

我倚在暖榻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摆弄着针线刺绣,拓跋宏,不,应该是元宏抱着本书蹙眉坐在我的斜对面。我知他是在烦与汉人联姻的事,已成定局的事如今更改是不大可能的,而他也已经默认。

他愿意同时纳娶四位女子入宫,对那四位士族大家来说可算是无上的荣耀,况且后宫内三夫人的位置仍有空闲,也不必担心会委屈了那些女子。

但他的那六位弟弟早已妻妾儿女成群,若让他们将士族大家女儿娶回去做妾,那些士族大家们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