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想着询问元凯拓跋宏下了朝去了哪边,却听到拓跋宏清朗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刚才在明堂之朕声色俱厉的呵斥你,只因唯恐众臣纷纷反对而坏了朕的大计。朕深知朕计议之事实施起来极为不易,我大魏自北方兴起后定都于平城已近百年,但在朕看来平城的气候恶劣,连年旱灾不断,实不适宜于长久居住。平城在开疆拓土时或许有用,却是不宜于移风易俗,朕若是想在平城推动变革,定是难以收到预想的成效。朕今日只不过是想利用南征为引,志在定都中原。任城以为如何?
拓跋澄悦耳的声音里不无忧虑:“陛下言之有理,只是如今天下安定未久,陛下贸然行事恐会引起民心动乱,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拓跋宏又道:“任城所言确实有理,但朕决意迁都也是为了富国强民,洛阳自古以来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理想的建都之地。洛阳居天下之中且可通漕运,自然环境优越,商旅来往频繁。而平城不过是一塞外小镇,来往各地极为不便,要是在平城长久居留下去,必是难以将我大魏发扬光大。”
静默片刻,又听到拓跋澄略带犹豫的道:“如若齐国趁我大魏在迁都动荡之时兴师攻打我国,这样岂不是陷入两难的境地。”
拓跋宏笑道:“任城何时变得如此多的顾虑,齐国如今的北伐也只会是虚张声势,倒不必担忧。朕自然是分析好形势才提出此事,又怎么可能拿我大魏去涉险。任城学的也是儒家之礼,朕如今想全力推行汉风汉俗,这在平城是一定行不通的,也只有把都城迁到中原去才能有所作为。”
拓跋澄略一思索,紧接着道:“微臣明白了,陛下迁都中原,实乃周、汉兴盛的根本啊,微臣举双手赞成!”
拓跋宏忧心道:“只是魏人恋北且脾性固执,忽闻迁都之事定是会闹腾一番,依你之见到时该如何办?”
拓跋澄紧接着道:“迁都之事乃是非常之事,只要陛下意志坚定,那些目光短浅之人迟早是会明了陛下的一番苦心的。”
拓跋宏笑道:“有你的支持朕顿觉信心百倍,任城可真是朕的张子房啊!”
我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激烈讨论,不禁莞尔。一向大嘴巴心里憋不住事的锦秋这次可真让我意外,她居然没有事先向拓跋澄透露一下迁都的事。
还好拓跋澄最终是举双手赞成的,若是连这个从年龄到思想都与拓跋宏相近的王叔也反对,真不知道拓跋宏还会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想他是会坚持的,他总是那样的固执。只要认定是对的,纵使其他人一时不能理解,他也是会去做。
待拓跋宏送走任城王回到密室之后,我便急切的迎了上去直言不讳道:“刚刚你与任城王议事时密室的门没关上,你们说的那些我都听到了。”
拓跋宏拉着我一同在案几边的软垫上坐下,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下一口之后才缓缓道:“原本便没想瞒你,只是这事还在计议之中,我也不知能不能成。今日在朝堂之上不过声称御驾亲征南齐便已是反声一片,若提迁都,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幸得任城能解我意,多少还能让我安心一些。”
今日朝堂之上众臣的激烈反对自是被他一览无遗,看他有些垂丧的样子,定是极不乐观的。不过他需不需要御驾南征,鉴于我的所知有限,我也不知该去赞同还是反对。但迁都之事因有锦秋的定论在先,我自然有全力宽慰鼓舞他的勇气。
我双手搭上他的肩,肯定的道:“一定要有信心,那些问题自然便会迎刃而解。我相信只要是你一心认定之事,你便一定能尽全力做到,况且还有在宗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