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着堂下众文武终于是安定了下来,朱元璋好不容易才顺了口气,喝口茶润了润喉继续道:“这粮草的事情本王自有考量,也不用你们多做操心,就按称帝后北伐的条例办,到时粮草自然也会送来。眼见今日之局也是要找一些盟友,在北伐成功后把着元廷给赶到漠北之时,要让别人帮助我们拖延一番帖木尔大军才好。

至于这盟友人选,想来想去,本王也只能选择正处金陵要求我们放还三十万战俘的三大汗国身上了。虽然他们战力恐怕不行,但要是搞个突然埋伏拖延一下帖木尔大军的行进速度也还是可行的,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既然朱元璋说了这粮草之事他能解决,这些文武也是知道吴王平素里就不是鲁莽的人不会动摇国本,也就不再往大军粮草的事情上多做过问。但是对于与那些蒙古汗国结盟之事,文官武将们却是有着各自的看法……

瞧着下面又是争吵起来了,特别是那群武将,一个个挽袖子撩胳膊都是要用武力解决了。而文官却是说的是天花乱坠,可谁也不服谁,这不就是嚷嚷着吵起来了么。

“好了,吵吵什么!明日早间待本王身子好些了,便会接见那些汗国使者,你们各自回去,做政务的做政务,至于城外的军营也不要荒废了。给%,♂那些探亲的兵士先发一波饷银吧,回家探亲没钱怎么能行。至于回来之后,你们就抓紧操练,待登基之后便是要立即北伐,松懈不得!伯温与百越留下,其他人先回去吧!”

一众文武恭敬的拱手退出堂外,朱元璋舒适的靠在椅背上,又见李善长与刘基都是露出沉思状,慵懒的看也不看他们位置随手一指道:“有什么疑问,百越先说吧!”

本来那弯曲的手指已经是指向自己了,结果这吴王又是点名让李善长来说,已经前倾半步的刘基尴尬挠了挠鼻头便又回身坐下。

李善长得了令起身到堂中恭敬向那肚子一起一伏,平缓着呼吸好似睡着的朱元璋行了一礼,脸上有些纠结似的沉吟道:“禀吴王,微臣还是想要问这粮草之事,要不说清楚百越心中总觉得有一块石头落不下来。”

见李善长问起粮草的事,朱元璋心中叹息一声,这觉是睡不成了。

“既然百越问起了,而这粮草事情也确实是你分内之事,为免到时出什么纰漏这话也是必须要先对你们说了。

想在庆元时本王在张军军营遭遇一次刺杀,好在有惊无险活擒了刺客据他供述是江南世家的人,再从其身上搜出密信人证物证具在,也容不得他们去狡辩……,虽然这些世家可恶,但现在北伐之时后方绝不能乱,所以这些已经在江南盘踞百年、上千年已根深蒂固的世家一时还是动不得的。

因为北伐迫临,本王心有一计。在姑苏与南通分别停留一日,便是与他们商议以绝不用刺客刺杀之名寻世家的麻烦,而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便是担负北伐大军的粮草。想必百越也是知道这些江南豪商、世家的富贵奢靡,千百年来的积累早已经是富可敌国了,他们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联合在一起也完全可以支付百万大军的粮银,也就是如此本王才会这样忌惮。这些人无兵只是一群土老财,一旦有兵有将终将会成为大患!

再是因为那水师舰队在海外开疆拓土,吴国与那些世家的利益还是相同的,有大利在前不乏有聪明之人愿舍弃小利而得大利。因为百万大军所需粮草实在太多,经过讨价还价他们愿意支付一半,并且这些粮食也很快会用船只运来,支付大军北伐所需。呵呵,至于这另一半便是海鱼罐头。本王在杭州府时向一黑脸渔夫讨得的祖传秘方,这罐头在炎热天气内也可保三两月不坏,现已在杭州开厂制作,不日也将会源源不断运来。”

“粮食不够,多吃些罐类鱼食也是可以的,而且这海内的鱼永远-->>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