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船迎着风向远处驶去,渐渐的看不见了,颜辛楣立在江边,背影有些孤寂。
颜府今晨早就忙成了一团,昨日宫中传来消息,今日正式行聘礼,颜府上下诸事备好,只等着宫中正、副史到府中行纳征、发册礼。然而在这时,却找不见颜辛楣的影子了。
亲王大婚不同于庶民,事关皇家,且訾王乃是皇帝疼爱的弟弟,必定不能敷衍了事,礼部早就安排了好行程。
四月十四这一日,礼部准备好彩舆、教坊安排乐队与午门外,内官设王妃内官设王妃凤轿于彩舆之南,皇帝着衮冕至奉天殿祭天之后,用乐祝文,礼毕,鸿胪寺奏执事官叩头后请皇帝升殿。皇帝入宝座后,百官身着朝服行叩头礼,准备到镇国侯府行纳征、发册礼的正、副使,于丹陛下正中行四拜礼。【1】
礼毕,正、副史官将奉节案、玉帛案、册案、冠服放入彩舆,领着众人浩浩荡荡的往镇国侯府去了。
宝马雕车,笙箫相和,街上纷纷有人探头,有人艳羡,也有人好奇,这是訾王行第三次聘礼了吧,不知这位镇国侯府的新娘又是否如前两位一般离奇死亡,还是安稳和訾王携手到老呢?
颜辛楣在埠头远远就听见笙箫鼓乐,长街的喧嚣热闹都传到这里来了,她好奇道:“今日可是有热闹的事?像是哪个府上办喜事似得。”
半夏见她终于从渡口走过来,脸上都是要哭了的表情,“姑娘,难道你忘了么,今日是宫中下聘礼的日子啊。礼部的人都到了兴安坊,咱们要是不快些回去,怕是赶不及了。”
颜辛楣闻之脸色大变,她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事儿都给忘了?
于是吩咐孙行急急忙忙赶到兴安坊,行人都自动避让道两旁,前方身穿青色公服的两位官员骑马在前面,最末是宫中教坊的乐妓,手捧笙箫鼓乐,吹奏喜乐。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间那辆装满聘礼的彩舆,上雕四条走龙,用朱红漆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褥,软屏夹幔;外有帷帐和门窗,极其气派,令人艳羡不宜,街上有很多女孩子不仅也在想象自己以后婚嫁的场景。
这等盛况,还是当年太子迎娶太子妃的时候才见过一次。
作为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颜辛楣正在人群中干着急,大路的主干道上走的正副使官,旁边又被看热闹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根本不能容许一辆马车通过。
半夏眸子亮晶晶的看着极其盛大的仪仗,情不自禁道:“姑娘,没想到做王妃是这等殊荣,连奴婢也看的眼花缭乱的。”
颜辛楣心思都没在这上面,见着丫头似乎看花了眼,掐着她的脸蛋懊恼着:“昨夜父亲派人来通知的时候,你和银朱怎么没给我提个醒,现在困在这个地方,怎么回去?“
半夏恹恹的耸拉着头,嘟嚷道:“婢子今晨可是提醒过的,方才姑娘和江姑娘依依惜别的模样很是伤感,我就没忍下心来打扰姑娘。”她也没料到,仅仅是下聘礼,便是这样热闹。
要是宫里的人到了镇国侯府,是要王妃服冠服,行册立礼的,到时找不见颜辛楣就闹大了,毁婚事小,要是降罪于镇国侯府可就是麻烦大了。
颜辛楣见人潮挤得水泄不通,人人的羡慕的新娘如今可被挤在墙角,怕是连多行一步都困难。
她望着人头攒动,心里忽然有了主意,她不敢耽搁,抿着唇就掀了帘子跳下车去。
半夏见她势如破竹的往人群中挤去,也跳下来慌张道:“姑娘,这混乱的时候你要去哪里?”
颜辛楣头也不回道:“马车走不了,总不能一直呆这儿,否则宫中的使官到了侯府我还被堵在这儿。”
虽然有失德仪,但是要是册立的使官都到了颜府,却找不见她的人就闹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