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4年四月十一,唐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以释清平为先锋,出兵一百,向桃关羌寨发起进攻。
羌人首领都木赫据关抵抗,两军对抗半日,唐军无功而返。双方均无伤亡。
四月十三日,崔旰再令释清平领兵三百,以擂木撞击羌寨城门,欲破城而入。都木赫以滚石利箭反击,释清平再次败退。唐军伤亡五十余人,羌军伤十余人,羌寨碉楼城门受损。
当日,都木赫向维州吐蕃军送去求援信。
四月十五日,唐军全军出动,在桃关五里之外扎营。
四月十六日,释清平重整旗鼓,领兵五百,再攻桃关。先以投石炮车破损碉楼,再架云梯试图登楼。军中武功高强者,曾一度攀上羌碉,后被乱箭鼓石击退。
此战唐军伤亡数十人,生羌伤亡二十余人。桃关羌寨岌岌可危。
四月十六日下午,都木赫在与唐军交战中,再度派人飞赴维州向吐蕃军求援。
当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唐、羌双方终于暂停交战。虽然已经停战,整个桃关仍然处于高度的紧张戒备之中,不知道唐军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
都木赫已经连续六天衣不解带了。他站在桃关最高的碉楼上遥望山下,在这里可以看到五里外的唐军大营。
陡峭的岷山并没有多少平缓的地势可以给万人大军扎营安寨,但山下的唐军却有效利用地势,谨密布阵,每一座营房之间都首尾相顾,人马进退有致。
都木赫也读过几本本族的瑰宝——《姜维兵法》,并不是个只知好勇斗狠的蛮人,对于行军布阵也很有些自己的见解。他只凭唐军的这一布阵,就能判断出崔旰是个善于用兵的能人。
但是越觉得崔旰是个能人,都木赫心中就越是觉得古怪——以连日来唐军对桃关进攻的情形来看,实在不像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官所应有的表现。这与当日那个智勇双全崔旰实在是相去甚远。
是自己当日判断错误,还是崔旰另有阴谋?
以对自己眼光的信任和平日所了解的汉人的狡猾来看,都木赫深感后者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而心中更是焦虑——
崔旰的阴谋是什么?他下一步会怎么走?
桃关内的羌族士兵不过数百人,若不是仗着地利天险,只怕桃关早已叫唐军给踏平——想到此处,都木赫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唐军虽然三番进攻,又三度败走,但回想起来,每一次唐军的进攻都似乎并没有尽全力,总是在稍微给桃关施加压力之后,一遇到羌军反击就败走,并且败得从容不迫。
难道唐军是故意诈败?
都木赫不禁庆幸自己在唐军三次败走之时,都没有派兵追袭——若然出击,说不定就中了崔旰的埋伏——这虽是因兵力所限,但另一方面也是他的目的只是守住自己族人赖以生存的这一片狭小空间,而无意与唐军为敌。
羌族这个曾经强大兴盛的民族,在千年的历史更替中,已经逐渐走向衰败,不得不从生活了几千年的草原迁徙到这贫瘠的岷山山脉,好不容易落地生根,却又夹在汉唐与吐蕃之间左右为难。
山风在峡谷中呼啸嘶吼,仿似万马奔腾,令都木赫一度以为吐蕃的援军已经到来。等他回头观望,通往维州的山道却依旧一片平静。
难道吐蕃人背信弃义,不肯增援?
正在焦虑不安中,耳后突然响起一声刻意的轻咳声。都木赫猛然回首间,被一张熟悉的面孔惊得仓皇后退——
曾经在八天前跟随崔旰以使者身份桃关,险些以三人之力就夺取桃关的白嫩少年不知何时悄无声息的站在都木赫身后,泰然镇定的朝着他微笑!
“你——”惊恐之中,都木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