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昨天整日的折腾,将军府初显平静,丫鬟小厮们皆在大堂、廊道处打扫清理。而长志于清晨便梳洗完毕,见天色尚早哥哥怕未早起,便端坐在案边,手中抄录着孙子兵法。
东汉末年间,纸张还未发明出来,因此,任何记载撰写皆用竹简或布棉。
长志虽然不习惯用毛笔字在竹简上写字,但是也无法,不可能什么大小事情记录都要用布棉来写。一则存放不便,怕遇水而糊,二则铺张浪费。
起初,长志也并不懂这里的古代文字,便日日抄写临摹,五六年的时间便也能将这古文字理解的七七八八了。
现在来抄录孙子兵法,只是想将这里面的知识融入大脑。将其反复推敲,化为自己的计谋,以便日后为生存大计而用。
琪姑推门进来,看着长志在案边写书,便轻声走来,柔声道:“公子,将军在鸳鸯台摆好了宴席,说是等你过去。”
“好,什么时辰了?”长志听到琪姑的话,并未抬头去看琪姑,只是低头继续抄录孙子兵法。
琪姑从书案上将月白色的茶杯端起,说道:“公子,快近午时了。”
长志闻言心一惊,向门外望了望,快正午时分的阳光愈发明亮些,看在长志的眼中有些乏晕刺眼。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发胀的双眼,有些自责说道:“呀……都这么晚了。”
“公子喝杯茶吧,缓缓神。”琪姑见长志揉着双眼,连忙在旁桌上在月白色的茶杯上倒满茶水。
“不了,哥哥和嫂嫂还在等着呢?”长志揉了揉太阳穴,便收好书简,准备出去。
琪姑笑着说道:“呵呵……公子你迟些去也可,将军新婚燕尔,与将军夫人迟些去是有可能的。”
长志闻言轻笑:“嗯,这也是……”便接过琪姑递来的茶杯,喝了小许,复又递过去,转身离去。
长志本就头晕发胀,刚出秋院便略感春天的微寒风凉爽之情,头脑也似清醒了些。不肖小半会儿,走在九廊道上便听到了铮铮琴音,其琴音如泉水叮咚般清脆悦耳,曲调似欢快自在。心中不由好奇,便加快了脚步。
走上阁台上去眺望,却见对面鸳鸯池上的鸳鸯楼台上有些许人在穿梭于间,细细看去竟是有人在那里弹琴。心中便愈加开心,下了阁台,穿梭于左边的长廊,直到鸳鸯台。
“公子……”鸳鸯台里的忙碌着的丫鬟们看着长志到来,皆俯身屈膝行礼。
长志看着对面弹琴的一女子,其衣装略微华丽,头上也戴着三两朱钗。面目虽失不貌美,却也是眉清目秀,格外楚楚伶人。素手月白纤细,如弹花绕指般灵巧韵动在琴弦上上下拨弹勾抹,指尖流淌出的千律汇成一曲柔肠,令人闻之而心醉。
素来古人弹琴之优雅便是如此美妙吧,只是自己独爱琵琶古曲,对这古弦之琴只能心生羡慕之意。
女子见长志走到她的面前停下,却不说话,只是盯着琴弦上看。便弹完一阕,收好琴音,起身屈膝行礼:“公子好……”
“长志……”
长志正要询问弹琴的女子演奏的何曲目时,就听见身后吕布在唤自己,便转回头去看。只见夫妻二人并肩而立,犹如一对神仙眷侣般风雅幸福,且面目含笑看着她。
“长志见过哥哥嫂嫂……”长志含笑行礼说道:“哥哥真有福气,能娶得如此绝丽貌美的貂蝉姐姐。”
一袭水红色的素锦衣装裹身,腰间月白色的细丝带缠绕于纤纤软腰,裙摆处精绣着寒梅簇簇。头上梳着邀月逐星发髻,金玉朱钗斜插发髻,绿紫色的流苏直垂于肩,耳边一对金玉琉璃耳坠盈盈生辉。如雪般白皙的肌肤上闪烁着一双妖媚无双的丽眼,黛眉轻蹙如似女儿家闲愁般惹人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