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可是司马光等人一个不知道。

韩琦商议过后,带着欧阳修立赴内宫,没有办法,虽有数相在即,可其他人皆没有参与,难道洗牌时还能洗到曾公亮与富弼?那时他全身在发冷,虽他是首相,若曹太后坚持,他也没有权利阻止的这个可以见更强横的章惇,不但没有阻止成功,反而使他身败名裂。

怎么办?

可他很快心安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曹太后见到他后,痛哭流啼,一边哭一边言赵曙的不孝事,又道:“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

韩琦先是瞠目结舌,然后心中感慨,还是先帝好啊,居然将曹大将军的后代调教得如此老实。

没事了,软柿子比较容易捏破的,韩琦与欧阳修对视一眼。眼前这个太后没有本事,没本事以俩人的本事足以将她轻易地吃定。先是韩琦开口,说道:“此病故也,病好了就不会了,儿子病,母亲可不容乎?”

若曹太后是高滔滔或者刘娥之辈,马上将赵曙病历单拿过来,斥责一句,这就叫生病?但她不是,若是,也不会将这等大事托付询问韩琦,岂不是天堂有路不投,地狱无门自入?

就是这个简单的忽悠,居然让她不能回答。

欧阳修帮腔,韩琦说得太生硬,得以理服人,道:“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着于天下,妇人之姓,鲜不妬忌。昔温成骄恣,太后处之犹裕如,还有什么不能容让的,岂令母子之间不能容让也?”

又是一个伪命题,命题的论证就是张贵妃是否是骄恣。就是骄恣,也不过是妻妾相处之道,能与孝道相提并论?

但就是这个伪命题居然让曹太后色稍和。

这也是郑朗一直没有插手的原因,第一个赵顼这小子以后讲良心,而且有英气,调教不当就会坏事,调教得当反是宋朝一次最好的生机。第二赵曙没几年好活。第三就是曹太后不是做大事的人。

后者也很关健,若她有本事,赵曙未必敢做出这些事。换一句话来说,换掉赵曙,曹太后管不了后宫,是否能保证不会发生妖蛾子?那么到时候不是韩琦为难,而是郑朗自己为难头痛,又不敢象韩琦那样不要脸,那么会更悲催。

曹太后说道:“得诸君如此,善矣。”

韩琦与欧阳修又是羞愧又是安心,因此欧阳修进了一步,说道:“此事独臣等知道,中外莫不知也。”

你也放心吧,我们会替你保守秘密的,以后皇帝不会因为你有过想废立的想法对你怀恨在心。是善意还是一个威胁?更让人不解的既然保证中外不会知道,为何又见于史册?

但当时曹太后更加色和,听着帘后呼吸平稳,欧阳修再进一步劝道:“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旦晏驾,天下禀承遗命,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反对异同。今太后深居房帷,臣等仅是五六人,举此大事,又非是仁宗遗命,天下谁肯听从?”

还是伪命题,只要曹太后将证据抛出来,加上群臣激愤,不是五六人不敢举此事,而是你们五六人挡不住曹太后的废立之举!

就是三道伪命题,居然让曹太后默然。

主要是欧阳修学问太深了,不象韩琦那么粗野,一忽悠曹太后居然无辄。

两人成功地将天下第一字号的寡妇欺负了,走出来,长呼一口气。危险暂山压了下去,但不是不会发生。问题的源头还是在皇帝身上。可那边赵曙也接见了韩琦,在朝会上他一言不发,私下里却是与韩琦说了许多话,开口道:“太后待我无恩。”

若不是上了赵曙的贼船,韩琦也想抽他,没有曹太后,你能当上皇帝吗。还要待你有什么样的恩情!

不行,看来宫中曾传出这个世子爱书如命,知识健全是一个幌子,根-->>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