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p>

赵念奴又带了儿子去郓州,他们智商虽高,却无从判断。

大家也一起茫然。

司马光与王安石知道真相的,其他人不知道真相。

主要是郑朗剥夺职务不是从会溪城事件开始,而是自从两广到潭州就开始的,当时郑朗功劳太大,赵祯为保护郑朗,剥夺了郑朗部分权利。

能退就能进,这是替郑朗重新两府打下基石。也是信任的一种方式,就料定了郑朗对权利不是很看重,不怕剥**利后郑朗会动怒或生怨气。

因为剥**利在会溪城事件之前,让大家一起钻入误区,反而看不到真相。

这其中包括聪明过人的庞籍与韩琦。

但又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困惑,说皇上忌惮吧,又不象,能看出来皇上对郑朗比以前更器重。但为什么要打压郑朗?

曾公亮道:“若是河工竣工,我就是拼着辞去宰相之职,也要进谏,让皇上召行知重新两府。”

“如果曾公高义,我身为言臣,到时也会不惜这身官职,向皇上进谏,”杨畋道。对郑朗杨畋感情也很深,杨家渐渐没落,只有郑朗言语中对杨家还是很看重,特别推崇祖上杨业与杨延昭。

但原因他也不知道的,后世杨家将都神话了,对郑朗多少还有些影响。

于是大家一起商议,怎样才能在河工竣工后,让郑朗返回朝堂,以正朝纲。王安石与司马光一直未插言,别人以为他们避嫌,实际二人心中有数,没有他们所说的那样简单。

总之,韩琦一些做法,让许多大臣感到不满意了。

其实司马光两月前也上奏一篇长篇奏折,隐晦地提到这件事。说赵祯有汉中宗汉宣帝之严恭,文王之心小,可大小国政多廉让不决,委于臣下,虽所委之人常得忠贤,万一有歼邪在,岂不危哉。

又说了其他的事,实际开篇言此,也是对如今时局略有不满,不过他不便说得太清晰,与韩琦强行角牛,以他的资历远远不足,不是他的作风。

各有各的难处。

张昇气愤难当,诸多大臣不满,韩琦才是真正要喷血。正准备想对策,赵祯将他召入皇宫,责问道:“为何我派中使王中庆、梁德政发车乘召曙儿进谨,仍称病不出?”

这个皇儿倒底要怎么做?

难道现在就想让我将皇位交出才甘休?

韩琦答道:“陛下,你想一想,当初汤召舜,舜如何做的,舜召禹,禹是如何做的,更不要说夫子推崇万分的季札。”

季札可是春秋一个妖人。

首先妖在德艹上,因为有德行,寿梦想要将吴国王位传给幼子季札,几个兄长也争相拥戴,仍季札坚决不受,坚持让大哥诸樊继承王位,连同百姓也不放过他,为兄长与百姓所逼,一度隐退于山水之间,躬耕劳作。

诸樊无奈,做了吴王,仍想让季札上位,于是改传子之传统,不传子,而将王位传到弟,希望几代传递下去,最终王位传到小弟手中。到了老三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到季札,季杞仍不受,并且再度归隐,表明心意。

其次妖在对乐律精通上,甚至听到一国之乐,就判断出这一国的命运见古文观止《季札观周乐》,郑朗对乐律算是比较精通了,但肯定做不到这一步。

然后妖在对时局的洞察力,遇到郑国子产时,对他说,郑国国君无德,在位时间不会长久,将来王位一定会传到你手中。你治理郑国时,务必工谨慎,以礼持国,否则郑国难逃败亡命运。

一一中的。

这个人从自古以来,一直被人称颂。认为是春秋贤人代表之一。

所以郑朗一直说好坏难以评价,张昇看到的是赵宗实将皇位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