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又原原本本将一路所见一路所学,写信给高滔滔。
郑朗没有阻止,高滔滔强势不用说的,赵曙想纳一个妃子,不敢说,找到曹皇后,曹皇后劝侄女,高滔滔愤怒地说了一句,赵十三的事俺做主了,你老人家还是管管自己吧。曹皇后,不对,那时是曹太后,郁闷了,怎么办呢,赵宗实不听话,还能怨怼几句。然而侄女不听话,这是自家事,家丑不可外扬,只能沉默。
这件事对高滔滔心路影响不大。
赵顼继位后,果断地放权,甚至默认王安石与儿子发起改革。
直到引起许多搔乱后,她在深宫,听谁的,听娘家人的反馈,再加上郑侠那张图画,后悔了。那时朝堂戾气冲天,让高滔滔“悟出”一个真理,想要有话语权,就得嚣张。然后高滔滔化身一变,成了一个铜嘴铁牙纪晓岚。
然后不但新党郁闷了,旧党同样郁闷,老实人吕公著与范纯仁劝架都劝不好。
这是一个心路的变化。
若是王安石改革成功,又没有那场大旱灾,高滔滔未必是那样。
赵顼老实地写信,自己不仅能影响到赵顼,也能借赵顼的笔影响到未来这个女猛人。
事实这个女强人若不是那种暴戾的风气,她还是很精明的,对老百姓也不算是太恶。效果非常地好,看到儿子这些信函后,让高滔滔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然后在心中幸庆,幸好姑父三个儿子没有长大诚仁,若顺利长大诚仁,再有这个宰相教育,自己丈夫时不时在犯神经病,如何是正宗皇嗣对手?又明白为什么赵祯说此人温润如玉,想做为必有纷岐,可骨子里郑朗还是很温和的,包括这种上者治国之道。
看着这些信,郑朗在高滔滔心中地位一天比一天重。
这一点是韩琦与欧阳修不能知道的,否则会吐血。
可让高滔滔心中也产生一个疑惑,姑父是好皇帝,不用说了,郑朗是一个良臣也不用说了,为什么下场会是如此,一个有儿子一个没有活大,一个有儿子却都不能相认。
对自己有好处的,否则丈夫不能上位,否则就会对这个良臣忌惮,未必敢用。
但对于这两片雪未免不公平,天道何在?
难道老天未长眼睛。
有生以来,高滔滔对上天产生第一次怀疑。
元旦到来,郑朗返回郓州。
工地全部放假了,但郑朗没有休息,仍然要着手来年的准备。
不过能抽一点空,与家人团聚。
成长的不仅是赵顼,也有李贵。郑朗虽痛爱,但教育很严格的,现在李贵见了人,能客气地喊别人叔伯,翁翁,还能写许多字,读很多书。至于在天赋上比养子强。
这更让崔娴郁闷。
若不是顶着这个姓,以后郑家这个唯一后代还会有出息的。顶着这个姓就是没有学问,也不会议愁富贵。就是有学问又能怎样,顶多象王贻永那样,做一个傀儡枢密使。
赵念奴也写信。
她们母女离开,宫中还有三个小妹妹,赵祯倒也不是很寂寞。赵念奴将儿子的成长经历写了出来,赵祯十分开心,派太监带着一些赏赐物品亲自去郓州。
很快三月也到了。
整个河工真正有了大模样,黄河数条北流仍不敢关闭,甚至新开河也不敢掘开,将河水引向济水。然而自济水以南,运河段工程正式结束了,要么就是淮河的一些治理工程,主要工程也结束了,包括各个储水湖泊。剩下的工程可以量力而行。汴河工程还有一些扫尾工程,影响也不大。下半年南方用工不多,主要是在北方。
黄河工程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