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枢密使同时空出来,赵祯欲用王尧臣为枢密使,胡宿弹劾六塔河之误,不果,不得已,以宋庠与田况为枢密使,张昪为枢密副使,王尧臣继续为参知政事。不久,王尧臣因此事郁闷,病发去世。
郑朗仍在淮南东路。
但他接到庞籍的一封私信,累得不行了。后人无比的夸赞韩琦、文彦博与富弼,论名气,这几个人做首相足矣。可政事不是名气或者文章做出来的,史上自庞籍离开相位后,自陈执中开始,吏治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正因为看到吏治败坏,就在这一年,王安石忍无可忍,写了那封有名的万言书。
名气有了,可不能指望宋庠与韩琦,富弼顶多起了一小半作用,大家一起不作为,并且还一个个勾心斗角,两年首相做下来,庞籍就是有手段,也泪流满面了。
不但如此,他渐渐被人盯上。
这要看势力的分配,贾昌朝倒下仅是一个假像,真正的原因还是从范仲淹与吕夷简角牛开始。贾昌朝接手了吕夷简的部下,韩琦、文彦博、富弼接手了范仲淹手下。韩琦与文彦博也与宦官勾连,为什么没有事,正是因为吕夷简留下的力量渐渐削弱,贾昌朝心计再多,没有众人捧抬,只能倒下。东府三个首相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一起盯上了庞籍。
庞籍以前游离于这两股力量之外,甚至严格地说,他与贾昌朝、晏殊一度走得很亲近。不倒他倒谁?
而且这几年他减裁冗官,节度滥赏滥赐,同时也得罪了许多士大夫。
况且也做了两年首相,差不多要到期了吧。
想找麻烦容易的,大肆弹劾开始。
郑朗接到信后,将信递给大小苏,又将其中利害关系剖析。讥讽道:“还没有抱成团,不过快了。”
苏辙睁大眼睛,不相信地说:“不会吧。”
参与的这些大臣皆是他的偶像,怎会象郑朗所说的那样卑鄙。
“好好想一想,”郑朗一笑,心中道,若不反省,你也是其中的一员。接着将此事的剖析写给司马光与王安石,韩琦与文彦博不可怕,可怕的乃是自己这两个学生。
然后又写了一封奏折,递给赵祯,用事实说话,庞籍做得好不好,看国库情况。若真听从言臣的话,也不要治理黄河了,国库一空,什么事也做不成。
这一年黄河无事,黄河无事,北方便会有事,干旱。旱情影响不大,张方平为三使司多有功。包拯大治开封府,达到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于是迁为御史中丞。
不但迁为御史中丞,因广济河原武县河段决,淹没了许多民田,让包拯兼任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前去振灾。
包拯离开开封府,以欧阳修权知开封府尹。
让欧阳修学包拯做一个包黑子,欧阳修学不来的,一切循旧,不事风采。
有人说议论,你做得没有包拯做得好。
欧阳修答道:“人各有短长,不能舍其所长强其所短。”
传为佳话,苏轼听闻此事后,对郑朗说道:“郑公,欧阳公开始变得温润也。”
“当真?”郑朗一笑,又道:“子瞻,你拭目以待。”
欧阳修当真高兴,这个仇记在心中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若没有意外,半年欧阳修就要报这个仇。
ps:两章过渡,本不想写的,可前因后果不交待,后面就要不时的插叙,破坏叙事感,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