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六百六十二章 变脸(上)(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阴谋在展开,郑朗在船上不自觉,继续与田瑜、周沆商讨着岭南事务。

想要好,得解决三件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就是蛮人的王化,宋朝看似给了这些蛮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与读力,可过了头,已经成了岭南发展最大的掣肘。不能再一昧优柔下去了,但也不能杀,能杀得完吗?必须恩威并用。

其次是道路,要想富,先修路,这时不会出现水泥马路与汽车,但有了良好的道路,便能使各地区相互沟通,不但利于文明气息吹拂岭南各地,也利于商业发展。

第三便是水利。

岭南除了一些有良心官吏弄了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外,绝大部分地区百姓都不知道何谓灌溉。肯定不行的。

但各地有各地的情况。例如北方,水利主要是引水,水害却是地上河,除了秋后冬天枯水时季,自桃花水后,便开始有了水患威胁。江东地区不同,水势平稳,要么圩区,水害却是在夏天。两浙又不同,离出海口近,不怕夏汛,反而怕秋天台风暴虐,带来大雨,形成山洪暴发,生起秋潦。

广南地区却更复杂。

有的地区离出海口近,利于修围田,有的地区离出海口远,地势低洼,利于修筑圩田,还有的地区有山有水,利于修筑堰田、陂田,还有的地区多是山区,只能修梯田。

水势不同,有的地区水势平稳,怕的是夏汛,有的地区水势急促,怕的是秋潦。也未必是秋潦,有山有水的地区,山洪暴发时间很不稳定,夏天照样有潦水。

想要开耕,水利必须先上的,可情况复杂,不得不区别姓的对待。

至于虔州盐政改革,在郑朗心中仅占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

田瑜看郑朗提都不提,忍不住又问道:“那些蕃骑呢?”

“他们根本就没有上岸,还在后方呢。”

“在后方?”

“不在后方又能做什么?若是在平原地带,气候适宜,跨下有良马,手中有兵器,一百蕃骑足以冲垮一千以上的蛮人部队。但在这个山林地带,树木密集,山道崎岖,蕃骑又能做什么?”郑朗伸了一个懒腰说道。

“那为什么带他们过来?”

“他们是我的侍卫。”

“郑相公,别卖关子。”

“资忠,请放心,我既然带他们过来,就必派上用场。然而怎么去用,要斟酌的。现在不到他们出现的时候。”

“可……”

“放心吧,此行我有足够的把握。若是没有一些良将出同出谋划策,以我的水平,对付侬智高都会十分吃力。”郑朗说的是实际话。不开金手指,仅是军事水平,自己未必是侬智高对手。

“但……”田瑜未好说出口,现在就是换狄青前来,也不敢仅率九百人剿匪,不对,现在好象只有四百余了,四百余兵士想在七天,也不对,路上还要耽搁两三天,还有返回的时间,真正时间只有两三天可用,爬十几座山时间就没有了,何谈剿灭?狄青也办不到。

“足够了,资忠,我未必及侬智高,可侬智高仅是一个,不可能遍地可见侬智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无论循虔道或者是建龙道,都没有老虎,那么轮到我这个猴子称霸了。”

郑朗说得惫懒之极,二人皆是无言以对。

真实情况却不是二人所看到的那样,一系列的布置早就安排下去。

郑朗说得轻松,那只是战略上的藐视,战术上却很重视的,阴沟里照样能翻船。

逆流而上,河流湍急,船速更慢,直到第二天傍晚时份,这一行水路才结束。龙川还没有到尽头,可上游水浅,水流更急,已经无法行船。因此在这里百姓自发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