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换下衣服。
天气渐热,郑朗刻意寻出魏晋时的衣服款式进行修改,请裁缝制作了几件衣服。魏晋时衣服胸口敝开很大,这个让郑朗摒弃不用,另一个特点便是袍袖很大,袖口能拖到地面,对于现在的宋朝与契丹来说,也过于夸张了一点。但选择了宽袍,袍口没有魏晋时的夸张,然很大。做粗事肯定不方便,但粗事要郑朗来做么?
这种大袖子衣服,会使人看上去很逸气。
穿出去,果然引起一片喝彩声,许多汉人大户儒生纷纷学习。但打猎时不便穿的。然后教萧观音写字。
萧观音又来习字。
小姑娘很有灵气,让郑朗十分喜欢。每当看到她,就想到自己两个女儿。
萧惠夫妻先是心中戚戚,还是辽兴宗命令的,若是郑朗喜欢,你们就让女儿多上门请教。萧惠很晕,陛下,你想我女儿往火坑里跳?但不敢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很正常,一颗心才定下来,然后夫妻常互相开玩笑,说对方草木皆兵,人家是有名的道德君子,怎能做出如此下流的事。是女儿的灵气吸引了此子爱才的心理。
既然没有关系,萧惠听之任之。
史书对此人评价便是喜欢贪小便宜,看到宋朝与西夏在开战,进谏辽兴宗兴兵伐宋。随后宋夏罢兵,看到西夏民不聊生,进谏契丹伐夏。西夏没有钱贿赂契丹,于是契丹成行,结果大败。
郭逵走了进来,郑朗对萧观音说道:“你先写,我与郭将军有事商议。”
“好来,”萧观音嫩声嫩气地说。
两人走进房中,郭逵问道:“郑相公,五月将至,朝廷为何没有派使节前来契丹?”
契丹一般是六月中旬殿试,省试则在五月中下旬。这与宋朝时间也略有不同。毕竟参加科举的人少,不象宋朝科举有成千上万的学子。契丹整个参加省试的学子也不过数百人。到殿试时有可能不到一百人。批卷子速度快,并且出题也单调,要么就是诗赋,要么就是法律,要么就是经义。所以周期短暂。
但能不能参加科举,至少得抢在省试考之前通知一声。
郑朗沉默一会儿,说道:“恐怕朝堂有人动了手脚。”
“可恶!”
“仲通,不用担心,”郑朗说道,但无论贾昌朝怎么做,他疏忽了一个人,自己妻子。一直以来,崔娴站在背后,只有自己知道妻子手腕有多高明。张海返回京城这么件大事,即便妻子呆在郑州,能不听说?可这有一个时间缓冲问题,不能急。
“郑相公,我就担心三人言虎。”
“仲通,那你就更错了,”郑朗得意地笑起来,此时的赵祯非是彼时的赵祯,道:“凭借某人,想遥控陛下,他恐怕远没有那个才能。只要陛下英明,就不会发生三人成虎之事。可惜希文,他不懂啊。太祖与太宗兄弟以及赵普相公三人亲眼目睹多国亡乱替更,不仅是将领专军之权产生的,也有皇帝无能产生的,故做了一些布置,对皇权进行掣肘,让士大夫来掣肘。这个掣肘不是用来削弱皇权,只是监督鞭策人君有作为,以免走上昏君亡国的道路。看似削弱皇权,实际在加强皇权。可惜他没有看透这个核心所在,不顾皇帝感受,以为天下就是士大夫的。休说变革阔大不实际,就是有作用,长久下去,做为人君也无法忍受,早迟必败。”
“范相公也是好心……”郭逵有些不忍,他的一生先受范仲淹之恩,后才受郑朗之恩。
“好心办了坏事,就不是好心,坏心办了好事,就不是坏心。以结果论成败。”
“这……”
“我说的是市侩,但这是国家,一举一动关系到多少百姓?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对百姓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