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九十三章 点将(中)(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虚心请教,所到之处,多做询问,也是亲眼所见,这是谦,对百姓的爱护,那是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这是仁,家里收入每年近万贯,还有五六千贯的年薪,生活也不是很奢侈,这是俭。

爱字爱画爱琴爱学问,是雅。孝顺母亲,爱护家人,是孝悌。对别人,无论尊卑,十分有礼貌,是恭。对皇帝对国家的忠心,是谓忠。连sī盐贩,都不愿处死,是谓恕……

在他身上,几乎能找到夫所说的君所有美德。

难怪那两个桀骜不驯的学生,见到郑朗就象两只温顺的小猫。

或者打一个比喻,范仲淹是冬天的洁雪,郑朗却是和煦的春风……

叹了一口气说道:“休说十年,就是十五年,也未必……”

是资历问题,再有本事,如今你这个岁数做到杭州知府,已经是重得不能再重的任命,没资历,谁将你的话当作一回事?过十年,三十一岁,资历依然不足。

看到了,智慧过人,算到了,你也没有多少影响力。

“不谈,不谈,谈好消息吧。”

“什么好消息?”

“回来时,我在市舶司看到一艘从倭奴国回来的船只,他们碰巧遇到王昭明他们一行人,带了一个口信回来,一切顺利,大约过几天就能回来了。”

“那个找到没有?”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得,郑知府,你别将出家人弄完,就不错了,别拿出家人开玩笑。”但是富弼脸上飞起一朵朵笑容。

这是关健的一步。

宋朝航海技术的飞跃,使郑朗所的这件大事成为了可能。

无他,金,银,铜钱!

想要铜,还要到吕宋群岛,地形复杂,宋人对哪里地形又不大熟悉,包括航道在内,要慢慢找,时间漫长,出事率也高。因此郑朗先搁了下来。想到了金与银。

这两样东西在倭国。

首先是银。

倭国因为火山多的原因,金银很多,但因为面积小,总储藏量不是世界第一,按储藏量排名是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bō兰和美国,八大产银国在后来产银量占世界百分之八十。

其中中国占在第三位,远远超过倭国。开采的时间还很早,自春秋时就陆续的开采,但银矿分散,加上技术因素,在古代产银量一直不高。包括宋代,金矿在内也是如此。如今全国共有银矿八十四处,真宗时采银达到八十八万两,现在因为枯竭,只有二十几万两。金矿十几处,采金只有一万几百两。

还有两百多万斤铜的补充,当作货币足够。

可是北宋一朝,货币是外流的,不但铜钱,这是流失多的货币,准货币金银同样在外流。因此铜钱一直不足,金银也越来越贵。

相比而言,倭国的金银储藏量不及中国,可有几大优势,一是集中,二是矿藏浅,利于现在的原始技术开发。于是成了古代传说中的黄金国度,不是中国,是倭国,它是真正的黄金国度。

金银倭国已经在开采,它的冶炼技术先进,可开采技术很落后,又没有人给他们金手指。因此,有两个超级大矿一直没有动。

第一是银矿,石见银矿。

正式开采此矿要过一百七十年,如今这里是原始地区。究竟多少含量,郑朗也不知道,只知道它真正大规模开采是从1562年开始,到了1600年渐渐枯竭。

就是这四十年时间,却成就一个传奇。倭国在明朝时,贡献世界三分之一的银产量,而此矿则贡献了倭国一半银矿。正是这些银,使西方误认为中国是黄金国度,而明朝将倭国称为银群岛。

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