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五十一章 斗法(一)(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去,而不会主动插手。赵祯也不行,你是皇帝说得轻快,但做事是我们,你知道我们多么不容易吗?

赵祯不问了,大臣们很开心,是体量我们做臣子的难处,包括许多大佬,太阳……们,石介……欧阳修……

太平州收入有限,夏税未交,秋税也不会交,可它是中下小州,非是杭、州那样大州,一年仅钱税就能得到近四十万缗钱,还有绢税、粮税,这些大的州府才是宋朝主要收入来源,象太平州,各种税务加在一起,正常年份也不会超过十万缗钱。

做了三回抄家专业户,从临江寺到张家再到曹家,除去打赏外,所剩下也不过六万缗钱。春天地契钱、商税钱,有可能秋后还会陆续有一批,再加上锦锈苑开始盈利,陆续的接近十万缗钱,外加两圩拓展的税务,不会超过**万斛粮食,真的不少了。若是往年,得了这么大一笔收入,有可能诸位官吏趴在钱粮上大笑翻滚。

没有这次意外事件,也够了,能调动四万劳力,需要九十天才能完成圈圩工程,是雇工,必须要提供粮食,来做工的百姓很苦,平时油荤很少,一旦放开来吃,又是重力活,每人两石粮食未必会够,**万石粮食去掉。

这么长时间,最少得付六缗钱的工薪,二十多万缗钱去掉。

材料费以及想不起来的支出,最少得准备两万缗钱财帛,官员的薪水以及一些打赏,又要近三万缗钱,其他的开支还要三万缗钱。

肯定不够,可是明年春天商税,夏初夏税很快能上来,官员薪水可以暂停,或者少发,到明年一道支付。经过挑选,剩下的百姓不象今年迁居的百姓,都是赤民,不需要官府救济与财政支援,甚至许多人家本身就有耕牛。省一省,维持六圩动工的资本也就能凑齐。

虽然紧一点,可到明年秋后,会变得很美好,顺利的话后年就能向朝廷贡税。

没有想到多出七千流民。

不用想也知道全部是真正赤民,一无所有,不然谁愿意离开家乡去几千里之外的地方?

最少得提供半年,甚至大半年吃的,冬天来临要有穿的住的,生活用具,务农的还要有农具,耕牛,每一人包装一下,最少得花费十几缗钱。七千户,不知道每户多少人,户部上统计的数量很奇怪,某一地区不征丁役,一户能有五六口,六七口人,一征丁役,一户只有一个半人。仿佛两圩的贫困人家,实际人口会有五口半,若再加上遭受洪水淹没,家人不幸,有可能仅五口。也不少了,最少得三五万千人。

四十多万缗钱,将郑朗与太平州一干官吏杀掉,也榨不出这么多钱。

就是榨出来,事情有没有结束?

这么多百姓得要安置,给他们一个出路,比如务农,太平州每户六十多亩地,接下来分配加上四等户会更多,近七十亩,这些人家最少要给五十亩。否则言臣又要罗嗦,说他有意“排外”,以后将会产生争岐。

一户五十亩,三十五万亩地,让郑朗怎么变出来?

将利害关系说了一下,道:“王内侍,曹员外,这回应知道为什么朝廷现在居然没有安排好流民原因吗?”

王曹二人不能言。

“我们是一州,还是一个中小州,想让我们安排一个国家的灾民,笑话!”

郑朗讥讽道。

说得有些偏,非是一国灾民,这两年一旱一涝,许多百姓惨了,受灾的百姓多达几十万户,让朝廷逐一安排下去。但也要看轻重,有的象这群即将来到的灾民,是赤贫困,这是最头痛的,有的家中还有一些积蓄,稍给赈济,会很快恢复过来。真正属于这类赤贫的人家,不会超过十万户,但他们也正是让朝廷感到最难办的灾民。

一个中小州都能安排七千户,朝廷也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