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走一走,并且是江南,再回到朝堂上,对国家了解得更多,也是对此子一种载培。
此子学问有了,但说与做是两回事,看一看赵括与马谡,理应放到地方上勘磨。离京城近,陛下对他爱护,未必是美事,只有江南在京城几千里之外,才能真正起到勘磨的作用……有人为了公心,确实要到地方上磨练一下,江南好,是非少,但后者不能说出来。陛下太过宠爱,必有人嫉妒之,避一避,也好。更不好说出来。
有人仅是附庸两位大佬,两大佬发话,他们肯定要与之呼应。
有人正好站在这里等进士谨见,闲得蛋痛呢,于是人云亦云。
有人确实是怀了嫉妒的心理。
仅一会儿赵祯被说得头昏脑胀,道:“就依诸卿。”
依诸卿什么?他吵得头痛,暂时没反应过来。
还是蔡齐看不下去,不就是一个外放吗,有两位宰相说过,事成了定局,你们在干嘛呢?想开斗争批判大会?手持牙笏走出来道:“陛下,此事已决,还有诸卿,也勿争,别忘记今天是什么曰子。”
仅一句,所有大臣自动的闭上嘴巴。
……榜单揭开,诸位士子大声欢呼。
第五百六十二名,雍州杜岑。
不是为杜岑欢呼的,这是最后一句,最后一等,只能获得赐同进士出身。真正的贵者是三甲与第一等、第二等,后者是赐进士出身,更加名正言顺。欢呼的是这个名次。
五百六十二名,意味着什么,仅诠落不到两百人,命中率几达四分之三!
只要考得不太差的,心里面知道,有希望了。
榜单继续往上贴去,到了五百三十六名,赫然出现崔全书三个大字。
经过一次惊喜,并且早知道有可能会有这个结果,大舅哥还是全身颤抖,泪如雨下,用手帕不停的擦着眼眶,这考了多少次啦,从十几岁就考,考得人快到了中年,辛酸谁人知?他自怨自怜,可看到没有,那一边还有一群白发苍苍的士子,人家考了多少次,这个辛酸又向谁说去?
然后眼睛闪着泪花,冲郑朗拱了一下手,不能说出来,否则会给其他士子不好的想法,一旦闹将起来,大家皆不美。可心中明白,若没有这个小妹夫,此次十有**还会两手空空的回去。
王家小娘子走过来道:“恭贺大哥。”
现在看上去很温顺,三舅哥长相让她很满意,人忠厚老实又让她感到满意,自己让爷爷强行将他捉过来成的亲,有些歉疚,因此新婚燕尔之时,对三舅哥百依百顺。虽然是武将家出身的,可是大家族,礼仪也有了。但大舅哥对这个强势的弟媳妇不敢傲慢,也很客气地说:“不敢,谢了。”
榜单陆续的翻动,终于到了第一等。
这些天来,郑朗认识的许多人都陆续出现在上面。蔡抗、蔡拯、孙固、蔡高、寇平、郭之美、沈衡、秦家小娘子的未来夫婿王尚恭、丁氏兄弟、文彦苦、朱鼎臣、何若谷、苦读精神让郑朗羞愧三分的吴几复,还有柳永,但仅是第三等的同进士。
郑朗狐疑了一下,实际这次柳永是高中进士的,但唱名时柳永进殿,大约不知谁嘀咕了一声,赵祯忽然想起来,直接当着柳永的面说:“你将功名换了美酒换了美妹,何必要功名。”
才有了奉旨填词这回事。为什么落到同进士行列?忽然想起来,录取此人,赵祯大约很不喜欢,毕竟赵祯某些地方姓格很象自己,是一个务实忠厚的人,与柳永那种花花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