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阁】

今日的赵浅予是第一个到的,还只是寅时不到,赵浅予就来了。第二个来的是司马康,他见赵浅予这么早,也暗暗大吃一惊,道:“姓赵的,你来这么早!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司马康,你找打啊!”赵浅予对于司马康还是这么霸道。

司马康这几日在天章阁算得上是过神仙的生活,全堂的人都不知道,只有他懂得最多,所以他的身上倒多了些傲气。原来一个月,让这两人改变了不少。

“你看看这句诗。”司马康把一张纸条递给赵浅予。赵浅予看了看,嘴里念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也是两个典故,你能读出来吗?”司马康问道。

赵浅予笑道:“这有什么难的,第一个是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第二个是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是不是?”赵浅予骄傲的说道。

“你行啊,这也看得出来。”司马康说道。

“前几天父皇才教过我,我怎么可能忘记?”赵浅予说道。

“原来是皇上教的,你这是现学现卖。”司马康倒有些不满地说道。

赵浅予刚要说话,一人进来,正是苏轼,苏轼看见赵浅予,说道:“赵浅予,你来了?”

“是,夫子。上回是我不好,我向您道歉。”赵浅予倒是多了一份诚恳。

“好,以后要准时上课,我不喜欢迟到的人。”苏轼说道。

“我会的,夫子。”

这让司马康感觉到赵浅予也变了不少,身上有些高皇后的气质,她变的贤淑了,不过唯一一点没变的是她还是这么爱笑。

因治平一年1064年,司马光写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宋英宗,宋英宗对此大加赞赏。而后治平三年1066年,宋英宗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

治平三年1066年赵顼立为皇太子,赵顼娶太子妃向氏。

治平四年1067年冬。此时刚过完年,宋英宗的病就越来越严重了。

高皇后特地为宋英宗在戏阁里选了几出杂耍,让宋英宗看看,也想让他的病快点好起来。大家都走在戏阁的路上,赵浅予和高皇后一人一边扶着宋英宗,雪后的美景赵浅予一直讲给宋英宗听,人到中年,宋英宗已是满头白发。

“父皇,您看,这些雪好看吗?”赵浅予问道。

宋英宗看着这个疼不了多久的女儿,说道:“好看。”

“皇上,臣妾为您选了好看的杂耍,您不是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吗?”高皇后和宋英宗是同岁,小时候就玩在一起,一块去勾栏里看戏,听书。

宋英宗点点头,将要说话,嘴里却吐出几口鲜血,高皇后见状,扶着宋英宗道:“皇上,你怎么样?皇上。”

“我去叫太医,母后,您将父皇扶回福宁殿。”赵浅予慌慌张张地跑去太医署。

福宁殿里跪满了人,宋英宗躺在床上,紧握着高皇后的手,说道:“滔滔,我不行了,我要走了,我不能陪你了。”

“不要啊,皇上。”

宋英宗摇摇头道:“滔滔,叫我名字。”

“宗实。”这是宋英宗原来的名字,后改名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