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殿】

“浅予,浅予。”赵顼大喊道。

此时跑来一个宫女,她是赵浅予的贴身宫女季兰,她问道:“郡王,您怎么来了?”

“浅予不是应该跟我去上课吗?她人呢?”赵顼喘了口气,道。

“公主,她还没起来呢。”

赵顼的嘴张得很大,道:“还睡呢,要迟了!”赵顼进了里屋,看见昏昏大睡的赵浅予,硬是从床上把她拉下来,赵浅予的美梦被吵醒,大叫:“干什么!”

“上课去了!”赵顼对着她说道。

“我忘了。”赵浅予一时情急,叫道:“季兰,乳娘,快帮我梳洗。”

赵浅予早膳没用,被赵顼拖着跑向了天章阁。此时的天章阁,苏轼已经开始讲学,见慌慌张张的两人冲了进来,着实被吓一跳。

【天章阁】

苏轼看见张皇失措的赵顼和赵浅予,板起了一张脸,问道:“赵顼,何故迟到?”

“接皇妹。”赵顼的话非常短,毕竟宋英宗很喜欢苏轼,他可不能在苏轼面前丢脸。

“皇妹?是这位?”苏轼指着赵浅予道。

“嗯嗯。”

“进来吧,下次不准再犯。”苏轼面无表情地说道。

“谢谢夫子。”

“你叫什么?”苏轼问赵浅予道。

“宝安公主赵浅予见过苏夫子。”赵浅予一改笑脸,恭恭敬敬地向苏轼鞠躬道。

“好,坐第二排吧。”

赵浅予走到自己的座位,长吁了一口气,只见桌上有一张纸,纸上有一篇文章------《答谢中书书》。

苏轼拿起书,读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篇文章很短,但是却很美。这时,苏轼提问道:“这篇短文讲得是山川之美,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谁来说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鸦雀无声的课堂,赵浅予也不敢多动一下,只是看着自己手中的文章,默默地祈祷苏夫子不要叫到自己,可事与愿违,苏轼看着她,说道:“赵浅予,你来说说。”在学堂里,不管什么郡王还是公主,只有师生。

“我......”赵浅予放松自己,一鼓作气地说道:“作者写的最后一句便是点睛之笔,自古以来,只有高雅情怀的人才能品出山川之美,表现了作者寄情于山水。”

“说得好。”赵浅予的误打误撞倒是赢得了苏轼的赞赏。

赵顼也不甘示弱,道:“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志同道和之友,同时也期望与南朝的谢灵运相比肩。此文文辞清丽脱俗,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不错。”

一堂课下,赵顼走到赵浅予的旁边,说道:“走吧。”

“哥,怪不得你都不能出去玩,原来作业这么多。”赵浅予苦恼道。

“是啊。”赵顼皱着眉头道,“浅予,你早膳没用,午膳我们去母后宫里吧。”

“好。”

刚出天章阁,赵浅予就看见王诜站在外面,王诜和苏轼是好友,两人约着今日去酒肆里喝一杯,赵浅予快步走上去,王诜倒是很吃惊,他以为当日的女子打扮地如此清雅,原以为是哪宫的宫女,却不想是。

“你是......”王诜用扇子指着赵浅予。

“我是宝安公主赵浅予,你是谁?那日一面之缘,倒促成今日的相交。”赵浅予笑道。

王诜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