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 第七章 夜游(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问道:”思容,你可知这鱼为什么叫翘嘴白吗?”

思容正低头数着那兰花豆,眼角的余光却一刻也不曾离开表哥,见问,奇道:“顾名思义,那是因为它的嘴是翘着的呀!”

“正是,此鱼嘴阔且翘,以此得名。身形狭长,鳞小而密。在水中不吃水草河泥,专吃鱼虾,原是吃鱼的鱼,极是凶猛,故此鱼决无水中泥草的土腥味儿,其肉甘美,最宜清蒸,我本以为只有汉江之中才有此佳物,不想这河北之地竟然也有。”崔破后世故乡本是汉水之滨,此鱼也并不多见,不曾想于此时此地又见此物,倍感唏嘘。

“表哥你知道的真多!娘亲也说这鱼不好打,他嘴中有齿,常能咬破渔网,逃逸而出,但肉味鲜美,清蒸最好.你既然喜欢,就多吃些.”说完径自将肉离了刺递给崔破.不多时已将那鱼吃得干净,边与思容说起一些闲杂之事,将她一张被酒染红的小脸逗的笑意连连.

一时食毕,思容不让崔破起身,自收了碗筷,拿出一本>,崔破见她手指之处,并不晦涩难懂,不疑有它,细细的为她解释了,只是偶尔抬头之间,看到的是思容不曾注目于书卷,眼神飘飘的落在自己身上.

自此,崔破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负责照料三楼的书册,自检寻了一遍,依照后世的分类之法,重新排了架,依据自己的兴趣一一翻看,其间无事之时,终日练字不辍,遂将当日所诵之>重新注释了,与前书不同处在于每章之后,更加了一段论述,加以阐发,在书册体例上开了一个先河.

这晚,翻检过周易之书,更温习了纳甲筮法,沉迷于系词、团辞,只觉其理深不可测,而人生又委实太难以捉摸.抬眼望去,见窗外一轮皓月当空,在远处的竹林上遍撒下一地的请辉,一时坐的倦了,乃推卷而起,摘了墙上自制的竹萧,缓缓行下楼来,四周万籁俱静,正宜做静夜之游.

循着小路往竹林行去,夜风轻拂,丝丝寒意透过春衫而来,头脑愈发的宁静,于此静谧之中,只觉思通古今,浑不知今夜何夜、今身何身,后世今身之事纷杂而来,又蓦然而去,似是什么都在想,又什么也想不起来,不觉间眼前一片水光,却是已穿过了竹林来到了桃花溪畔.

这桃花溪源自二龙山,溪旁遍栽桃树,依照山势不同,桃树品种不同,花期也不相同,一条溪流之中除了冬日,竟终日有缤纷桃花缘溪流而下,溪中更有一种长不及筷的小鱼,身布桃花胭脂一样的粉红,煞是美丽,得名桃花瓣,溪名桃花溪,也是素日里崔破爱来之处.

于溪前立定了,听得耳畔溪流的哗哗声响,隐隐水光处,那昨日绽放枝头的桃花,正缘水而下,却不知将于何处零落成泥?一时间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自将那萧垂于唇下,一曲>缓缓自心中流出.萧音浑厚,传过身后的竹林,林中竹梢吃那夜风轻吹,微微摇响,只似与他作和一般.一阵淡淡的愁、浅浅的怜涌上心头,曲子愈发的婉转柔媚,一曲即罢,只觉意犹未尽,乃漫声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待念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觉不足,犹自咏之再三。深感人生之事尽在这二十三字之中,方将胸中块垒之气,尽皆消散。

崔破正神思揣飞之际,忽听到背后一阵莺营轻语:“表哥,你吟诵的是什么曲子?真好听,只是这体例倒也奇怪”崔破转身看去,是思容伴着一个黄衣少女在身后不远之处,却不知已经来了多久。

“这是表哥胡乱吟来,那里当的真?这位是?”崔破疑惑的看着绿衣少女问道

“噢!这是我二伯的女儿思兰,她原住在长安城中,这次随二伯祭祖,今日闲了来找我顽儿,我俩聊的高兴,去了睡意.见到一幅好月光,表姐要夜游,我就领她来看桃花溪.表哥,原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