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嚷嚷起来:"可不是嘛,今天小六表现得很不错,她一出场,城隍庙前边都安静了咧!"

"那就这样定了。"杨林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今天生产队请吃饭,大家多吃点。"

杨宁馨被廖小梅抱在怀里,目睹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原来这个年代还真是挺民主的,生产队长连二十斤大米都不能私自做主,还得提交村民讨论通过。杨林江这法子还真不错,要是正儿八经的开会讨论一下,保准队里有不少人会反对他的提议,在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的一说,有意见都被他轻而易举的驳回了,别人也拉不下脸。

"小六,你可真厉害,这才一岁哩,就能给家里挣口粮了。"

同一张桌子坐着的人很羡慕的看着廖小梅怀里的杨宁馨,这是别人家的娃!

自家的娃儿,两岁了还在流着鼻涕到处乱滚乱爬,别说让他跳舞,喊他朝东,偏偏往西,鬼才会听你的话!更别说到舞台上听指挥,手脚都要能跟上节拍!

湖泉村的村民们很高兴,左亚辉和其余知青也很高兴,杨队长肯定了她们的成绩,主动提出多记二十个工分——多记工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们给杨队长留下了好印象,以后回城的时候,推荐表上肯定会写满了"劳动积极,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之类的褒奖词语,分配工作或者推荐读大学,都能用得上。

"大嫂,我看小六能说很长一句话,这说明她的智力非常不错,你可以教她认字数数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左亚辉和陈莲轮流抱着杨宁馨,一边逗弄她,一边和廖小梅说话:"别的孩子可能要两三岁才学这些,可是我们教育讲的是因材施教,既然有一块好材料就不能让它荒废,要早些培养,让小六能尽早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廖小梅听得一愣一愣的:"陈知青,你是说要我教小六看书识字?"

"对,学前教育很重要,我们要注意开发婴儿的大脑,在西方……"陈莲刚刚说到这里,左亚辉拉了拉她,压低声音:"只能说俄国教育学家的理论,别说西方,小心被人听到了。"

陈莲惊觉的看了周围一眼,见周围没有别人,只有她们几个,这才舒了一口气:"我都给忘记了。"她感激的看了廖小梅一眼:"谢谢你提醒我!"

左亚辉抿了抿嘴:"现在这形势,可不能掉以轻心。"

陈莲点了点头:"是,你说的没错。"她转过头来继续和廖小梅说话:"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俄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学前教育,重视俄罗斯语言在学前教育里的意义,我们中国也一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六这样聪明,可以早些好好学习了。"

"她很有节奏感,可以跟我学跳舞!"

左亚辉也很激动,她是艺术学校毕业的,主修舞蹈,声乐只是她们的基础入门课程,她已经很久没有自由自在的跳过舞了,要是拉上小六做挡箭牌,她也能在杨国平家的地坪里彻底放飞自我,每天都能舒展筋骨,不至于把自己学过的专业荒废。

廖小梅左看一眼右看一眼,被左亚辉和陈莲煽动起了热情,她坚定的点了点头:"那以后小六跟着你们学吧!"

杨宁馨开心的搂着陈莲的脖子,叽叽咕咕的笑出了声。

二十一世纪学特长还得报班交钱,在这个啥都没有的小村庄,竟然还能享受到超前教育?

划个重点,这超前教育还是不用收钱的!

这个时代的人可真是淳朴啊!她看了看左亚辉,觉得她的侧脸真的很美,高高的鼻梁,嘴唇薄薄,下巴的弧线柔润而优美,颈部线条修长,就如水中游弋的天鹅。

从正月十六开始,杨宁馨就开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