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江家里的地坪上摆着十几张方桌, 厨房外头砌了个两个简易的灶, 湖泉村里两个厨艺好的掌瓢, 村里的后生小伙帮忙摆碗筷端菜。

坐在方桌边上的人, 有些脸上还有胭脂红, 喜气洋洋端着茶碗喝着茶, 一边交头接耳。

"老杨今天可真是高兴哇, 舍得割肉请咱们吃饭。"

"你以为啊,他这个肯定是生产队出钱, 不过是在他家地坪里摆酒。"

有人伸手到旁边的人脸上擦了擦:"咋还留着胭脂哩,也不知道去洗把脸?"

"嗐, 半辈子没搽过这些新鲜东西,总得让它在脸上多留一会儿呗。"那个中年女人笑着摸了摸脸, 又看了看正在地坪里玩耍的几个孩子:"你瞧瞧, 他们脸蛋红扑扑的,多好看。"

同伴看了她一眼, 感觉是老菜帮子上贴了红纸, 显得更憔悴了。

"各位, 各位!"杨林江笑眯眯的端着茶碗站到了他家地坪中央, 扯着嗓子喊:"各位, 今天是正月十五,我们湖泉村干脆到一起来吃个晚饭,算全村团圆!"

一阵鼓掌声, 很热烈。

"大家今天辛苦了,县委刘部长表扬了我们, 县里的记者还给咱们照了相,说报纸印出来咱们全村人,每家每户都有一张!"

掌声更热烈了,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咱们上报纸了咧!"

"可不是?别的村哪有咱们这份光荣?这下咱们可以拿着去和别的村吹了,以前他们总爱压着我们,现在看谁压谁?"

杨林江等着大家的议论声小了些,端着茶碗润了下喉咙,这才慢悠悠的开了口:"咱们村能得第一,首先得感谢左知青和其余九位知青同志,另外呢,小六也帮了很大的忙……"

"那是,没有知青同志和小六,咱们也拿不到第一!"

"所以我决定,咱们生产队给知青同志们每人记二十个工分,小六发二十斤米,这个没问题吧?"杨林江看了地坪里的人一眼:"觉得有问题就直说,我听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给知青记工分是应该的,毕竟人家是城里娃,到农村里辛辛苦苦的劳动,还带着全村人跳好了忠字舞,可是小六……小六本来是湖泉村的人,应该为湖泉村争光嘛,为啥还要给她大米呢?

"没问题是吧?就这样决定了。"杨林江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这可是全生产队一起做的决定,我会让春耕去补个会议记录的。"

"不中不中!"一个瘦小的女人站了起来:"给知青记工分,没问题,小六为啥要给二十斤大米啊?咱们村的都不要上前跳忠字舞吗?"

"你觉得我不该给小六大米?那好,让你家那个一岁的大孙子来跳忠字舞,他要是能跳得小六这样好,能跟小六一样拿着话筒报幕,那我也发二十斤大米给你孙子。"

杨林江看着那女人就有些心烦,生产队里总有些这样的人,自己啥都干不好,还喜欢攀扯别人。她有个孙子比小六还大几个月,到现在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走起路来左边摇一下,右边晃一回,走两步就要摔到地上流出两管鼻涕。

这样的小子,能和杨国平家小六比?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我孙子……"那女人想了想,一声不吭的坐了下来。

"说实在话,小六虽然是咱们村的人,可她不是能跳忠字舞的人!咱们排练的时候小六有多辛苦,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见,竟然还舍不得这二十斤大米,你们像话吗?"杨林江气得脸红脖子粗:"还有反对的只管站起来,春耕你给我记着名字,可别说我是一言堂,咱们少数服从多数!"

杨林江这话一说,地坪里轻轻的议论声全没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