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熹瑜站在那边,朝邱成才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邱成才见着她的手势,只能适时闭嘴,但是很愤懑的看着那个海关官员。
终于把杨宁馨的检查完了,轮到了邱成才的皮箱。
开箱检查,又是一通乱翻,皮箱里的东西凌乱得有如车祸现场。邱成才的嘴巴闭得紧紧,满脸不悦,可却也无可奈何。
出了海关,邱成才终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这些人到底想干嘛!"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强大,只能被人歧视。"董熹瑜温柔的抚慰着外孙:"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你们记住,一定要尽力为国家奉献,让我们的祖国快快强大起来,不让外国人把我们看扁了的原因。"
邱成才默默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外婆。"
杨宁馨拖着箱子跟在董熹瑜身后朝外边走,心里头想着,种族歧视到二十一世纪都未曾消失过,即便中国那时候已经很强大了,可在国外,一样被那些思想顽固的外国人所歧视。或许这种歧视永远也不会消失吧,但无论如何,中国要强大起来却是必须的,只有自己的祖国富强了,才能不被外国人轻视。
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地点设在麻省理工学院,组委会安排得很周到,出发之前董熹瑜已经告知了航班,等他们出了海关以后,机场接机的人就出现了。
这是一个华裔姑娘,看到董熹瑜一行人现身,捧着一束鲜花走过来,先和董熹瑜拥抱了一下,然后把花束献上:"我们一直在盼望董教授大驾光临。"
虽然在国外出生,这姑娘的中国话说得挺好,一口地道的京片子,可能父母亲都是老北京人。
董熹瑜朝她笑了笑:"这些天就要辛苦你了。"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小姑娘笑着介绍自己:"我叫夏爱华,您喊我小夏就行,我今年二十岁,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专业也是生物遗传工程,是学院安排我过来接待您的,您在美国的这些天我会一直陪同。"
后边几个人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有个能说中国话的做导游,那可就太好了。
夏爱华接过董熹瑜的行李箱,大步朝前边走着,她的身材挺拔矫健,就跟小白杨似的。
MIT那边派了一辆小型客车过来,夏爱华安排大家把行李放上去,和司机说了一句,客车驶出了停车场,轻快的朝外边开了过去。
杨宁馨坐在窗户边,眼睛盯住了车窗之外的景色。
她终于到了这个"万恶的帝国zhuyi"国家来观光了——杨宁馨觉得,与其说她是来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不如说是来旅游的。她对于生物工程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就是这一段日子狂背一些生物工程方面的资料,她也觉得自己根本还没达到能上国际学术讲台的水平。好在董熹瑜给她精心准备了一份两三分钟的发言稿,简单含蓄,对她来说,背一背这些也不是为难的事情。
邱成才就没有她幸运了,因为他是DNA自动检测仪里最关键的一环的发现者,所以他必须详尽的把自己研究过程阐释一遍,他的发言有八分钟左右,加上他的英语口语没有杨宁馨好,虽然董熹瑜一直让他练习口语,可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所以到现在还是一口洋土结合的英语,勉强能让外国人听懂百分之六十左右。
杨宁馨暗暗的想,要是邱成才到关键时刻掉链子,口语表达能力不足以让老外听清楚他想讲述的内容,是不是他们就会要低三下四的问中国要这个研究方法来考证?
她自嘲的笑了笑,外国人应该没这么笨吧。
窗外的道路宽阔,到处都看到绿色的草坪,这和现在的中国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难怪那时候有这么多人投奔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