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岳是司马衍的弟弟,而且是他的事业上的继承人,虽然很荣耀,但是也很憋屈。荣耀就不用说了,因为他是未来的皇帝,况且自己的皇兄皇嫂的儿子还在襁褓之中,无法获得江山,所以顺利成章的自己这位弟弟就是未来的皇帝。
但是憋屈的地方也是有的,这主要是分宫内和朝内两个方面开始讲起。首先是宫内,自己的哥哥在位十七年,但是由于即位的时候才只有四五岁,所以驾崩的时候才只有二十二岁。由于司马岳是司马绍最小的儿子,所以就算是即位,年龄也不会超过二十岁。
就这样,年轻的皇帝在宫内活的憋屈,但在宫外也同样的感到憋屈,因为朝廷不是他的,而是自己的舅舅的。自己和司马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所以庾太后也是自己的母亲。就这样,晋朝的外戚****又开始了。
为了省去那些重复的时光,我们就从太宁三年325年开始说起。太宁三年的八月是一个多事之秋,三月份刚立了太子,八月份晋朝后王朝时代的第二任皇帝司马绍病重,在临终前安排了几位大臣辅佐司马衍登基称帝。
司马绍这个人死得很早,而司马衍在位很长时间,无奈即位时的年龄太小,所以尽管硬撑到了第十七年,但是还是只活到了二十二岁。在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十三日,司马衍封自己这位唯一的弟弟为吴王。
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十六日,司马衍该封自己的叔父琅琊王司马昱为会稽王,将司马岳封为琅琊王。这就表明后来为什么司马昱会篡位,那是因为明明当着一位“准国王”司马睿原来的封号就是琅琊王,但是司马衍非要给他搬到会稽郡,这不是胡闹么?
而且司马昱是司马衍和司马岳的叔祖父,比司马绍的辈分都大,连司马绍都得让着这位叔叔三分,更别说这两个黄口小儿了。并且司马昱最后之所以被桓温选中,是因为他的父亲很是伟大,他是司马睿的儿子,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咸和九年33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司马衍任命司马岳为散骑常侍,加封骠骑将军。这个时候司马岳虽然掌握着军权,但是还得受王导和自己的两个舅舅的摆布,无奈的王爷恐怕早已经恨死这个三朝元老了。
时间终于来到了339年咸康五年,压制了晋王朝长达22年的王导最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紧接着司马衍就开始将王氏家族的势力加以无情的削弱,控制了三朝的王氏家族最终毁在了王导去世之后。
接下来司马岳和自己的哥哥司马衍悲观的发现,“前门拒狼,后门迎虎”,自己的舅舅庾亮和庾冰成功的取代了王导,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司马岳也感觉到了自己将要遇到很严重的情况。
就在这兄弟两个人想办法对付自己的舅舅的时候,咸康八年342年五月,司马衍身体不适。六月初五,病情不但没有起色而且慢慢的恶化。当时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还在襁褓之中,形势紧急。
庾亮怕的是如果司马衍的两个儿子的其中一位继承了皇位,那么自己瞬间由“舅舅”转变为舅公,那样等几个外甥孙子长大结了婚,自己也只有五六十岁,那么自己的权力就会慢慢的被削夺。
所以综合考虑庾亮请司马岳出山,而且他劝说司马衍的理由也贼合理,那就是国家外患重重,要立年长的君主才能镇住朝廷。所以在六月初七司马衍弥留之际,下令武陵王司马晞家族大长老、会稽王司马昱最镇得住脚的王爷、中书监庾冰不用说了,皇帝的二舅、中书令何充这个人为托孤大臣说明了司马衍的清醒,因为这个人是最反对庾氏家族的、尚书令诸葛恢诸葛诞之孙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司马岳。
次日,司马衍驾崩。六月初九,司马岳即位,大赦天下。命令各地吞并驻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