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冏严重的触犯了众怒,尤其是司马冏身边有一个叫张翰的官员,他觉得司马冏的倒行逆施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走向灭亡,所以决心辞官隐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司马冏确实不是什么东西,所以他就假托自己想念自己家乡的菰菜羹,所以不想当那几斗米的官吏。索性辞官。“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是当时士大夫的心境写照。

司马冏的倒行逆施最终被其他几个王爷完全打破,其中就有司马颖、司马颙和司马越,是最为悲哀的三个司马。因为这三个司马虽然在打击司马冏的时候有功劳,但是他们在打击完第五个司马的时候,突然内讧了。

虽然干掉了齐王,但是接下来上台的是长沙王司马乂,长沙王也没有吸取齐王的教训,还是倒行逆施,专权揽政,所以引来了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联军攻打,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可是偏偏司马乂的联盟军的另一支部队是司马越领导的,这下可真的坏了。

东海王司马越趁机把司马乂捉了起来,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河间王这家伙更不仗义,他用活活活的把司马乂烤死了。但是这还不算完,因为还有最后三个司马还没有除去,所以晋朝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大混战。诸王之中只剩下了东海王司马越,就在这一年,也就是306年,司马越毒死了司马衷,另立司马衷的弟弟为皇帝,这个皇帝的名字叫做司马炽。

虽然晋惠帝在死前被司马越控制过一段时间,但是意义并不大,十六年的战乱已经将这个统一帝国推向了分崩离析的地步。至于司马炽的继位合法性,我们通过史料可以看出,他是301年——306年的名符其实的皇太弟。

司马炽即位之后,改元永嘉。这个年号用了六年,但是尽管寓意是美好的,但实际来讲并不是多么的理想。这位皇帝即位的年龄是25岁,司马炽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司马越的本意是要这位皇帝自此以后都得听他的命令,但是这位皇帝并不是他那愚钝的哥哥那样好对付,所以大臣们大都从这位皇帝身上看到了司马炎的影子。

但是荀崧确实很能看清当时的形势的,荀崧说:“陛下是守成之君,但是现今王朝分崩离析,羌胡乱华,陛下虽没有亡国之痛,也恐有流亡之祸!”荀崧的话却是极有道理并不是我没有自我,而是看一看当时的形势,恐怕皇帝只有收缩疆域才能苟延残喘一时。

当然这些游牧民族内迁,主要是以五个民族为代表的。这五个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称为“五胡”。而且这五个民族的人之中,出现了许多不小名气的人物,比如石勒、李特、冉闵、慕容垂、苻坚、刘渊等,他们所建立的国家名字叫做“十六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会单列一本书为大家讲述,因为本书主要讲的是司马家族的事情,所以没法为大家讲述这么多的历史。

这五个民族内迁是从汉末开始的,到了晋朝中期开始慢慢的形成了气候。他们大概迁移到了现在的黄河流域,原因有两个:

1.中原农耕文明的吸引。因为北方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什么作物,而且这些游牧民族茹毛饮血,生活的并不安稳最少是一年搬上七十二次家,他们的单于、可汗还是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传统,所以有些家伙觉得男人不该被女人踩在脚下,所以希望学习中原的儒家文化,打造男尊女卑的社会。

2.为了能让部落成员多活一些时间。我们知道,常吃一些热量的东西你必须多活动,但是这个多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说吃多了热量的食物而不能够有效的分解,那么人的寿命自然变短。为了能让部落的成员能够活得长一些,部落的首领立刻决定南下。

就这样,这五个民族开始逐渐的向内地迁移。但是此时的晋王朝已经没有办法来挽救这场外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