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末曹魏》这本书中,讲到过一个依附于曹氏家族但是有最终取代了曹氏家族的家族,这个家族的带头人是从魏文帝的时候开始获得朝堂上的实权,然后经过魏明帝曹睿时期的官衔的曲折发展,最终在魏少帝曹芳的时候夺得了实权,而且这个实权可不是白夺的,因为这个实权的代价是杀死了曹氏家族最后的反抗力量,也就是曹爽。
曹爽是一个可以用“莽夫”一词概括的人物,他最大的悲哀就是遇到了司马懿。虽然司马懿相比于曹操还弱了一点,但是对付这个曹爽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个家族当然就是司马家族,而司马家族的兴起也是具有戏剧性的。下面就让我们抽丝剥茧的理解洗一下这样一个大家族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中心人物,也就是司马懿。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司马家族是如何一步步的登上了至高的位置的。因为古代中国的皇帝一上台,就将自己以前的四代高祖、曾祖、祖、父都追封为皇帝。
司马懿的的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将军,但是大家如果看了后汉历史,就会知道,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的时代,当一个将军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史书上面记载司马钧的语句十分的少,所以我们也只好从中摘取了两段,为了能让大家都看得懂,我就将它们译成白话文:
永初二年108年冬天,车骑将军邓骘派遣征西校尉任尚和从侍中郎司马钧率领各郡的部队,在平襄和羌族先零部落首领滇零率领的数万羌军交战,结果汉军失败,八千多人战死。
如果说惨败莫过于此,当时东汉周围全部都是野蛮部落,就像上面所说的那场战斗,汉朝虽然是最强大的王国,但是武备松弛,战斗力虽然强过那些野蛮部族,但是却被打了一个惨败,原因是什么呢?
大家请看这支汉朝部队的统率是谁?当然是邓骘。邓骘这个人我们在东汉那一个系列中就讲到过,邓骘是邓绥邓太后的哥哥,虽然邓太后是一位在东汉时期比较好的太后,而且辅佐了两代皇帝,可谓劳苦功高。
可是在劳苦功高的太后也有自己的算盘,邓太后在朝廷上面安插了自己的亲族,这些亲族为首的就是邓骘,邓骘虽然没有东汉窦太后汉章帝刘炟的皇后,和帝和清河王刘庆的嫡母亲族那么坏,但是也并没有像窦固窦宪那么的军事天才,他的指挥能力只适合打一些小的胜仗,所以即使有司马钧这样的人,也无法撼动他的位置。
东汉这一场仗完全失败了,而另一场仗又该从哪里打起呢?司马钧会不会就这样的送掉性命呢?当然会。
②七年以后,也就是公元115年元初二年的秋天,朝廷派屯骑校尉班雄驻守三辅。这里我们要贯彻解释史料的概念。上面我们所说的班雄,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西域开拓家班超的长子。三辅所指的是三个地区,分别是京兆、左冯翊、右扶风。
而担任左冯翊的正是司马钧,此时他还被任命了另一个军衔——征西将军。别看只是一个将军,他统领的官员都不小。依次序为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风都尉皇甫旗等。一共八千多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名字,那么这本书的作者肯定会换上两三个人的,因为都累死了,另外还有护羌校尉庞参率领七千多羌胡兵,与司马钧分到并进,向北攻打先零部落首领零昌。
但是司马钧的部队还在行进当中,庞参的卫队却被杜季贡击败,并且开始溃退。司马钧的部队夺下了丁奚城,大获全胜。但是司马钧命令自己手下的仲光、杜恢和盛包等人收割羌族人的庄稼,仲光他们是急功近利,完全忽视了司马钧的命令。
司马钧的命令是让他们不要太分散,可是一遇见了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