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笑道,“谢谢了!如果你愿意,这几天我可以天天来陪你到这里听曲!”

陆觞一愣,“你不是很忙吗?”

朱瞻基耸了耸肩,“可我也想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陆觞一听此言,不由笑了,心道,“当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小王爷啊!”

“如果你真的想体验一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我可以带你去试试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卫英已经站在了朱瞻基的身后。

朱瞻基直接吓了一跳,“我说你能不能别老这么神神秘秘的,跟个鬼似得!”

卫英也没有在乎朱瞻基的这些玩笑话,他现在和朱瞻基只不过是普通的朋友,并不是下属,虽然朱瞻基帮他报了仇,可卫英也绝不想因为这种事情,显得低三下四,低人一等,“你要不要去体验一下,反正距离万剑山庄的大典还有两天的时间,如果我们现在过去,还可以体验到明天晚上。”

朱瞻基一听,当即笑道,“好啊!去就去!”

卫英微微一笑,带着朱瞻基等人向着码头走去。

岳州最有名的码头就在岳阳楼的北面,那里刚好是洞庭湖长江的入水口。这里交通便利,每天商船不断,从天刚刚发白开始,一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这里一直都是船只不断。

洞庭湖这一区域生产的所有东西,都要运到这里过江北运,或顺江而下,或逆流而上,而卫英想要在这里做的事情,就是最普通的搬运工。

来到码头,看见那停靠在岸边的成片船只和来往不断的商贾行人,朱瞻基不由的感叹道,“人言江南富庶,到了这里,我才真正的知道,原来是如此程度。”

卫英笑道,“你这是当真不知道什么是富庶?什么是贫困?如今这江南,可一点都不富庶。要知道,在南宋年间,整个江南地区,就那么大点的地方,不但要养活南宋的那么多的百姓官员,以及军队,还要年年给金人大量的金银布帛,那可都是以万来计算的,现在,整个大明帝国在江南的税收,恐怕都不足南宋时期的一个零头吧!”

朱瞻基点点头,“不错!就单是当年的《绍兴和议》,南宋每年就要向金人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虽然后来的《隆兴和议》又将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可依旧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在后来的《嘉定和议》中,南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这些如果和今天的大明来相比,大明确实是比不过。”

卫英看着朱瞻基笑了笑,“看来你知道的东西还蛮多的啊!真不愧是读书人,我就不知道这些,我都是偶尔在说书人那里听来的。”

卫英又道,“所以,一个人如果想为这个国家出力,他就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百姓是怎样生活的,如果连老百姓的生活都不了解,每天在朝堂上说三道四,那根本就不是在治国,而是在过家家,将国家的百姓当作了游戏的棋子。”

朱瞻基一听,突然一愣,心道,“这家伙怎么会有如此的觉悟,我原本以为只不过是一个拥有武功的武将,可现在看来,如果加以培养,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治世能臣,这可并不是简单的文武双全啊!”

朱瞻基道,“那你带我来这里是打算做什么呢?”

卫英指了指那些搬运粮食的苦力,“看见没有!就是搬运大米,我们都是习武之人,身体自然要比他们好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用自己身上的一个铜板,就用赚来的钱,一直到明天晚上,有兴趣吗?”

朱瞻基一撸袖子,笑道,“小意思,不就是搬东西吗?我要是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那我跟废物有什么区别。”

卫英带着朱瞻基等人走到管账先生旁边,对着管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