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三天后,卫英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辞。
于谦送了卫英一两银子作为盘缠,卫英也没有客气,他知道这是于谦卖字画赚的,虽然只有一点点,但这是于谦的心意。
有时候,总有一些友情能够经得起金钱的考验,经得住时间的消磨。
于谦足足送了卫英十里地,这才停下脚步。
看着卫英远去的背影,于谦久久不能释怀,但他知道,他总有一天会和卫英再次相遇。
于谦看得出来,卫英不是一个普通人,卫英的身上承担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他现在无法帮助卫英分担。
他要努力读书,站在权利的高处,只有拥有最大的权利,才能帮助自己想要帮助的人,才能伸张自己心中的正义。
良久,直到看不见卫英的身影,于谦这才转头离去。
然而这一别,他们谁也没有去思考下次见面的场景。但他们都知道,自己必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不公的世道守护自己的兄弟,守护他们共同的母亲。
离开了于谦,卫英开始向着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前进。
卫英之所以不立即前往云南的云岭山,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他父亲的一个至交好友,甚至可以说是生死之交。
卫英一家惨遭灭门之变,父亲早就和他说过,如果能够逃出去,一定要想办法先一步到达海州,告诉他的朋友孙渤,让他赶快出海避难。
卫英对于父亲的这个朋友只有一点点十分模糊的记忆,但他知道,他的这个名叫孙渤的伯父,在海州还算是有名有姓的,只要随便问问人,绝对能够打听出来。
从杭州到海州是一条向北的道路,而到云南的云岭山则是往西南走,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道路。然而从钱塘县到达海州,这并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
杭州和海州的中间夹着一个金陵,而金陵应天府是大明京师的所在地,锦衣卫的老巢就在金陵,这里也是永乐帝朱棣的居住地。
此时的朱棣已经在北平的顺天府开始营造宫殿,准备迁都,只是目前时机未到,朱棣还未真正的移驾顺天府。
对于朱棣迁都这件事,卫英是表示非常赞同的,不为别的,只为朱棣所说的一句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