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夏去秋来,不经意间,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
襄阳城外的荒野上,草色已经开始由绿转黄,开始缓慢入秋,远处的官道上,来来往往的客商不停的吆喝着手中的鞭子,将自己的马车向北吆喝,秋后顽强的蚂蚱在胡乱的蹦跶,偶尔一两只跳到官道上,还未飞起,便已经被车轮碾成肉酱。
襄阳入秋,距离寒冷的冬季就已经不远了,这是商旅们最后的一点时间。
北方的冬天,永远都是那么寒冷彻骨,北风一吹,任何人都不由自主的想要钻进被窝里去,加上大雪封路,想要运送货物,那无疑是难上加难,一路上耗费的物资也是一大笔支出。所以,这些客商都赶着在入冬以前多跑几趟,免得冬天里断了货,顺便在家里好好窝冬。
襄阳城开,三道人影飞奔而出,胯下是有名的塞北良驹,那矫健的身姿,明亮的眼神,急促而有力的马蹄声,无一不让过往的客商惊叹,城门守卫还来不及感慨一番,那三匹骏马早已扬起一阵灰尘,消失不见。
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位面如白玉的公子,只见他身穿黑色的粗布短衫,脚踏一双牛皮制作的战靴,上面钉着满满的铜钉,头上黑巾束发,丝带飘扬,手中拿着一把打造精良的弯弓,背负箭壶,好一派雄姿英发,器宇轩昂。
身后两人,显然是这位公子的仆从,腰挎长刀,同样的黑色劲装,负箭持弓,只不过比那少年的等级要低上不少。
骏马奔驰,一声响彻云霄的鸟鸣传来,一只金雕从远处的飞了过来。
那少年从背后拿出一根漆黑的箭矢,弯弓搭箭,只听一阵急促的风声响起,箭矢划破天际,那只金雕悲鸣一声,从空中迅速坠落。
“好!好!小王爷真厉害!”少年身边的两名随从大声喝彩,双眼满是欣赏。
“袁弘!好什么好!走!快去把那畜牲捉住,免得又被什么野狗叼走了。”少年大声下令道。
“是!”一个健壮随从应了一声,冲着金雕跌落的地方快马奔了过去。
这少年之所以被叫做小王爷,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朱瞻基。
朱瞻基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即1398年3月16日,是现如今东宫才子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深受朱棣的喜爱。
对于朱瞻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还是燕王的朱棣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这玩意,那可是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顿时醒了过来,便坐在床头思索着方才的梦境,觉得十分吉祥。就在这时,有人跑过来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或许就要映证在自己的孙子身上。
于是乎,马上跑去看孙子,发现这小瞻基居然长得十分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了非常高兴,边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且朱棣也经常亲自教导。
自朱棣夺位以来,凡是远征漠北或是其他大战,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其学习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
朱瞻基习武,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虽然他也有他父亲朱高炽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但作为一个青年,他尤其是一个杰出的武士。对于这些弯弓射箭,更是手到擒来。
朱高炽在永乐九年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朱瞻基立刻就被朱棣立为皇太孙,这可不知要比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