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从来就没有多少。若是这小孩子有个好前途的话,于自己的名声是大有好处的。

阿秋没有想到自己那样说了宋夫人之后,宋夫子还愿意收他这个学生,心里很讶异,不过很快就兴奋地行了跪拜之礼,“学生董秋拜见夫子。”

王氏很激动,将袖口里塞好的一两银子拿了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小时候私塾的束脩只要二十文,过了这些年,宋夫子又教出来几个秀才,这束脩肯定会往上涨的,不过具体多少,她也没有问别人。

宋夫子没有想到这王氏居然一下子拿出一两的束脩,不过既然心里很看好董秋这个孩子,自然从开始就要打好交道,自然推据了,“董家娘子,这束脩可太多了,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些,这钱还是留着给董秋的父亲看病吃药吧,董秋这孩子得了我的眼缘,束脩就免了。董秋若是好好听我这夫子的话,知道上进,向着赵秀才学习,我就欣慰不已了。”

听了宋夫子一番话,王氏依旧坚持要把束脩留下,宋夫子看好阿秋是一回事,这束脩是另外一回事,她可不能再欠宋夫子家大人情了,尤其在宋夫人那样说之后,嘴里不停地说道:“那怎么行?束脩不给,我心里不踏实!夫子,那可不行啊!”

最后见王氏坚持,宋夫子也不愿意拉扯有失斯文,便只好收下一两银子,回屋子里找了四百文铜钱给王氏,“既然董家娘子这样坚持,宋某人也就收下,不过一两银子的束脩太多了,我这的束脩一年只要六百文钱就行,剩下的钱拿回家吧!”

王氏终于接过找回的钱,将董秋留在宋家,拜别了宋夫子和宋夫人,匆匆迈着步子回家了。

学堂就在宋夫子屋子附近,宋夫子见王氏走了,便指着最靠外面的瓦屋子说道:“最边上的是刚入学的低龄学童,你去那里先找个位子坐下,认识认识里面习字的同窗吧。”

董秋也不害怕,只是有些紧张的一个人朝着夫子指的那间屋子走去。

见董秋走远了,宋夫人才冒了出来,平日里她还是有些怕宋夫子的,嘴里抱怨道:“那个王三儿给一两银子干吗不收啊?六百文的束脩是最低的了,人家多送点来,你还推出去了!”

宋夫子摇了摇头,眼里有着微微的责怪之意“无知妇孺,眼光忒浅!我做事自有深意,你不懂就不要瞎掺和!”

宋夫人知道自家丈夫确实做事很周全,以前说看好赵家秀才,没想到真考出了秀才,还是案首的好名次,这让宋夫子家在村子更受尊敬了,隔村都把孩子送到这边来读书,连束脩收的都越来越多,也是,谁家不想孩子考个秀才中个举人啥的,光宗耀祖啊?

宋夫子本人考个秀才后屡试不第,才歇了心思,才青溪村接了老夫子的活计,安心教书育人,他虽然考试不顺,不过看人准,教书对着有前途的苗子向来是小灶开得多,管得严,至于那些看不上的,表现不好的,则是不花费啥心思的。董夏若是去了学堂,就会发现,这宋夫子和现代只抓尖子生的老师很像。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