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好不好?”

“好啊,只要爹同意了。”董夏知道老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他在外面闯荡过,知道读书的好处,自然要拘着阿秋认字了。

“娘,你和爹爹说嘛,爹最听娘的话了。”阿秋语气里带着一点点撒娇,他是男孩子,自小就被父母娇养着,家里很困难的时候,还是尽量让儿子少吃点苦。这在农家很正常,但是至少董家父母还是很疼女儿的,只是女儿从小很乖巧懂事,有时候会忽略些。不然凭小时候那样的生病折腾,狠心的家庭有的会偷偷扔了的。

“你爹是为你好,你姐可不要你这样拖后腿的!”王氏才不会答应,她自从认识的萧觉迟,就觉得男孩子必须要多读书才好,通身的气质都不一样。自己本来就渴望读书,小时候父母偏心没念成,自己孩子更要念书。自家的丫头若是读了书,能比得上萧妹子一分,就心满意足了。

“你看,不关我的事,是娘说的。你呀,就乖乖在家里陪着爹就好,不然爹一个人在家多么寂寞啊,是不是?”董夏撇清责任,又安慰阿秋道。比起村里那些皮实孩子,阿秋太安静了,她倒是觉得挺好的。

王氏掀开锅盖,第二锅也好了。王氏接过阿秋的碗,捡了六个放进去,锅里还有四个,又盛到锅边的碗里,娘儿两个吃的。再次贴上第三锅蒿子粑粑,镶嵌在两锅之间的水炉的水已经开了三开,全让王氏舀进空置的大锅里,水炉里又添上冷水。

董夏继续吃着蒿子粑粑,灵机一动,她想到前世自己家乡的蒿子粑粑可是盛名久传啊,算是家乡城市的特色小吃了,大街小巷的早点铺子里都会有做简易版的蒿子粑粑的,买的人还很多。至于没有传到大城市,一是大城市没有这样的野菜,二是这蒿子就他们老家香蒿子普遍,三是确实不太好做,这蒿子时节性太强,老得快,农历三月三一过,蒿子就基本老的不能吃了。

不过在这里倒是可以做做,换些辛苦钱,而且还可以把现代容易做的吃食加上,总是可以的。这镇上离村子不远,并且镇上人的生活还不错,市场还是有的。

董夏一想,看来自己真要好好去剪蒿子了,农家生活艰难,但勤劳加上有头脑,日子很有盼头的。

农忙还没到,先和王氏去镇上摆摆早点摊子再说,而且就是一个早上,大上午的便会回来,不会耽误田地里的时间,只是人会更累些。这些倒是可以头天晚上弄好,只要一个小炉子放着炭火,温着蒿子粑粑就行。

董夏便将自己的主意和王氏说了,王氏其实有些心动的,可是她怕没人买,浪费了这些食材,米粉,腌制的猪肉等等,哪样不要先投入,要是没回收咋办。

农家妇人习惯了在田地里扒拉,做小买卖总是顾虑太多,青溪村不少妇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尤其董家现在没有什么家底的,更怕赔钱了。董夏自然要好好劝导,“娘,就试试呗,就算损失,也没有多少投入,况且,这个东西味道这么好,怎么可能没人买呀?要不,今天我上山问问萧姨的看法?”

王氏便同意董夏明日送还蒿子粑粑和扁担是去问问萧氏的意思,在她心里,只有萧氏那样的人说的话才可信。

董夏不得不感叹,气场魅力啥的,果然让人能盲目信任乃至崇拜啊。不过,她知道,这件事她是必做无疑的,所以萧姨的话,只能算是参考意见,毕竟,古代对经商总是有些排斥,有田有地的家庭,大都不愿意经商的,萧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大概也许会不支持吧?

还得让家里人保密,不要把蒿子粑粑的做法现在就透露出去了,阿秋不担心,他现在几乎不和村里孩子玩,就在家门口待着,而且他也不知道香蒿臭蒿啥的,主要是王氏,王氏送吃食到赵大娘家,她和赵大娘交好,赵大娘一问,肯定得说。

“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