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流泪的刘氏拉进屋里,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王三儿无法,只能抱着女儿哭着去了镇上的郎中那儿,郎中看到又是这对可怜的母女,听年轻妇人请求的话,便免了看病的钱。一次两次免了也就算了,她这是“常客”,以后便请郎中记账上,等董小海回来再付钱。

董夏四岁时,家里添了个小弟弟,董小海家终于儿女双全。董小海得了杨大管家的眼,大管家吃肉,为了安抚老实汉子,自然也留些肉汤给董小海喝,于是董小海用九年时间也终于将债还清了,并且期间还购置了不错的家业,家里有王三儿,也算撑起了一家子的食用。董家和王家也没有断了联系,毕竟只隔了一个塘,要真的翻了脸,别人只会说王三儿不孝顺,所以王荣来叫王三儿回家帮忙做事,她还不能不去,不去,老四那张嘴儿一扒拉,这个村子恐怕都容不下她。毕竟血缘关系在,王三儿不能也不敢对这样的爹不孝。另外,她拼着一口气在,一定要让娘家看看,自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让她爹看看谁才是最值得放在心上的。

董小海被杨大管家提拔为杨家新宅的主事儿,这油水多着,只是老实巴交的董小海哪里懂得捞这油水,所以杨大管家受益最多。这董小海主管一个几百亩大宅子的建设,村里人自然是知晓的,这年头,靠种地,只能图个温饱,于是村里人的心思转开了。董小海是个重情义的,只是这重情义不分任何场合,他知道自己媳妇和娘家有心结,想着若是这次能帮衬娘家和几个姐夫,说不定岳父对媳妇儿和董家会改观,对自己的孩子会好很多。当王四儿罕见地来董家探口风时,董小海立刻给了准话,大姐夫家,四妹夫家,五妹夫家,小妹都去城里帮忙,工钱给丰厚。岳父心里舒坦了,这董小海甭看傻呆呆的,还有些本事。

见到自家爹抱着小儿子董秋笑眯眯的,王三儿擦了擦眼泪,一个一直对你不好的人,突然对你好,对于现代人的第一个感觉是,肯定有阴谋。但是对于善良的董家夫妇而言,是爹终于看清了,谁才是真有本事儿的,他们的善心孝心终于被发现了。

一堆亲戚在一块,铁定要出事儿。仗着董小海是管事儿,他们做事相当滑头,偷工减料是常事儿,可是董小海却还是坚定地相信着这些亲戚。王四儿管厨房,工人们的一日三餐都归她烧,工资也高,这活儿原本王三儿要做的,可是董小海为了照顾亲戚,愣是让自家婆娘跟着自己做着男人该干的活,累死累活的。这些年,连生两个娃,又没有调理,再加上从小到大繁重的农活,她的体力根本跟不上来,挑土挑柴挑粮食,自己的娘家的,她的背一到下雨天就钻心的痛。

看着王四儿每天烧晚饭就抓把瓜子坐在临时搭建房子的门口,和自家丈夫兴奋地唠嗑,王三儿心里一股气,这到底是谁做管事儿的,王三儿向来耿直,不懂转弯,不高兴都表现在脸上,王四儿趁着机会就在董小海面前挑拨,弄得两夫妻经常吵架,几个亲戚暗地里却在看笑话似的。

没想到,有一天,董小海去街道查看材料,被突然发疯的马匹踢飞到墙角,那墙本就是围墙,这一撞,立刻倒塌,将董小海埋在废墟里,等到路人将其挖出,送到医馆,郎中摇了摇头说,不行了。只能开些药,听天由命了。王三儿接到消息,都吓傻了,赶紧头脑一片空白的跑进医馆里,郎中劝其准备后事,王三儿根本听不见别人的话。

没想到,这董小海福大命大,昏迷了七天后,居然醒了过来,郎中直感叹,真是奇迹啊奇迹。又重新开了药,骨折的腿来医馆之后不久就接上了,身上其他的伤,要慢慢地养,更要命的是,脑子里有淤血,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傻子之类的。

而那群亲戚却商量着,要工钱,生怕董小海这一伤,杨府不给他们工钱,整天在临时搭建的地方吵吵闹闹,说什么后悔当初就不该来,董小海什么样的人,能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