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大儿媳妇打的头破血流,按理说这是很不孝的事儿,在这封建社会可以见官了,可是这大儿媳妇有疯病,当年结亲的时候埋下了病根,这一和人打架,便以发疯病为借口,就连村里人也拿她没办法,更别提老实的公公了。董小海还有一个二哥,这二哥在大嫂的影响下,也变成了一个爱贪便宜的主儿,唯独完全继承他爹性格的董小海这个老幺,变成了被压榨的对象。没有成亲前,这挑船的钱都被大嫂和二哥私吞了,说是补贴公用。鉴于此,董小海看上水塘对面王家的三女儿王迎春时,王迎春的爹王荣是怎么也看不上他家的。只是这董小海哪是那么容易放弃的,农忙时回村里,便使劲帮着王家做事,王家没有儿子,只有六个女儿,王荣家之前也算个耕读之家,族里的一位王荣的堂哥做官做到京城去了,虽说后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无奈辞官隐退村里,但毕竟家底还是有的,王荣是老幺,一直被母亲娇养着,十二岁时还在母亲怀里喝奶呢!王荣父亲去世的早,那位族兄也去世了,王家很快便没落了,王荣母亲还在时,便凭着王家仅剩的影响力给儿子谋了个里正当当,所以家里的重活儿基本没干过。母亲去世了,王荣的里正位子便被村里的另一户大姓人家给挤了,只能在家干农活,只是这农活,他还比不上他第三个女儿干得好。

怎么说呢,这孩子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要么头胎,要么老幺,甭管男女,总是很受宠爱的,要么你是个带把的。这老三很悲剧的,是最中间的那个之一,另一个是老四,更悲剧的是,这老三遗传了王荣暴躁好强和王荣妻子寡言倔强的性格,而老四则遗传了王荣机灵市侩和王荣妻子小意温柔的性格,两人相差两岁,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于是老三成了家里最不得人喜欢的一个。通常,越被忽视的孩子越喜欢拼命去做些什么,从而希望得到家里长辈的关注,可惜,这人啊,总是有劣根性,不喜欢的人越表现,也只能越被忽视而已。

王荣打心眼里看不上老三,一天到晚只会闷头使些蛮力,哪里配得上耕读之家的名头?大女儿嘛,是个好的,王荣便把她送到村里的女私塾学习,这女私塾还是王家以前当官的那个族兄办起来的,一年交上二十文钱,便可把女孩送进去。大女儿颇受宠爱,从七岁开始上私塾,一直学到及笄,倒像城里人的闺阁小姐养起来的;二女儿嘛,性子像个男孩一样野,最讨厌读书什么的,王荣让她去私塾,二女儿直接拿了把菜刀叫嚣,她要砍死私塾里的先生,王荣念儿子,看到二女儿的男子之气,心便软了,索性随她去不上便不上,还省钱了;轮到三女儿了,王荣就想着,这老三可不能去上私塾,她从小干活最有模有样,再大些,就是一个能顶汉子的劳动力了,现在还小,但是老四老五老六更小,还是要人带孩子啊,直接取消了三女儿上私塾的机会,三女儿一心想着要和大姐一样读书,让家里人喜欢,可是却被她爹给剥夺了,这让老三更加的沉默寡言了,只顾埋头干活;有老三顶着家里,老四老五老幺陆陆续续都去女私塾待了几年。

那时候,经过王家当过官的族兄劳心劳肺发展教育,村子里的孩子基本都在私塾待过几年,这些孩子上午在私塾学习,下午回家帮家里干活,村里人也都愿意让孩子去读书,总比一群一群到处祸害打架的要好那。所以这村里不识字的孩子,还真没几个,而这屈指可数的几个之中,就有王家老三。

王家老三常在地里干活,比壮年小伙子还卖力,暗暗喜欢上王三的董小海便有些心疼,顺带讨好王三和王荣,便常常来干活,几乎把王家的活计给包了。这王荣心里一边瞧不上憨厚的农家汉子,一边又希望这董小海帮自家干活,就默许了董小海这几年来帮忙的行为,董小海以为王荣已经答应了,外人也以为这亲事算定了。

不料三女儿十八岁时,董小海老爹托人去王家提亲,王荣否认了,董小海-->>

上一章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